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妳所不知道的真相--恐怖的化妝品和保養品(27) PEG (4-200) : 聚乙二醇

PEG (4-200) : 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氧乙稀(polyoxethylene)
、聚乙醚(polygocol)、乙二醇(polyether glycol),的縮寫是工業生產中的副產品,它們產生的二氧化物是有毒的,會引發皮膚過敏,蕁麻疹、溼疹。
Dr. Haley 證明 EDTA 會使汞在腦部毒性增強最多100

界面活性劑,這玩意可怕到什麼程度,雄魚變性成雌魚,夠可怕吧。
界面活性劑會讓魚貝類雌雄同體,同樣是動物的人類,碰上他,基因突變的克能性當然很大。
基因突變、再加上器官病變,界面活性劑威脅人體健康無所不在,先進國家,像是日本早就將他列管,台灣沒有管制


介面活性劑為吸著於兩相(two phases)之介面,使其表面張力或介面張力降低,並在水中達一定之濃度時會合而形成集合體,使溶解中之一群物質,在一分子中兼具有非極性(nonpolar)之油性基及具極性(polar)之親水基,由此二基適當的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而表現介面活性。易言之,介面活性劑為促進油脂易溶於水中,可以降低兩相間之表面張力,或油水間之介面張力。
介面活性劑之基本構造為一分子中有親水性(hydrophilic part)部份與親脂性(lipophilic part)部份共存之化合物


所有介面活性劑多少都具有滲透、潤濕、分散、乳化、洗淨、可溶及發泡之作用。使一液體在他液體中均一並保持分散之性質稱之為乳化性(emulsification)。其分為O/W(水中油滴)型及W/O(油中水滴)型。乳化時,為使分散相(乳劑)易分散於分散媒(水)中,需藉介面活性劑降低兩者間之介面張力而易於混合。表面張力值最小時介面活性劑之濃度與形成介面活性劑之微膠粒臨界濃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近乎一致。介面活性劑之濃度在臨界濃度以上時,介面活性劑將不溶於水之物質包在內部形成集合體,並在水中溶解分散,稱之可溶化狀態。各類介面活性劑,一般以非離子介面活性劑效果較佳。

因為化妝品保養品中含有大量的水和油, 水和油是不能相鎔的, 介面活性劑之基本構造為一分子中有親水性(hydrophilic part)與親脂性(lipophilic part
可以依邊拉住水分子,一邊拉住油分子,讓水和油變成乳狀
所以化妝品保養品中一定含有介面活性劑

Banat(1995) 估計北美及西歐1990年介面活性劑用量達66億磅之多,且每年尚以2-3 ﹪成長。Frank (2001)估計全世界市場年需1000萬公噸。
化學介面活性劑雖然用途廣泛,但有些具有毒性。有些雖然低毒,但在自然界不易生物降解,甚或分解後衍生成具有環境荷爾蒙效應之代謝物,對人體健康、生態保育造成極大之衝擊。

化學合成介面活性劑對環境微生物常有毒害,致無法生物降解(biodegrable),容易形成環境蓄積,衝擊環境生態

界面活性劑是肥皂及各類清潔劑之主要成份,有1800種,四大類,在過去是不可避免。但是使用界面活性劑進行清潔工作,僅將髒污帶走,會造成二次汙染。化學毒性也是值得顧慮的問題,在功效與安全性二者間常常無法兼顧,所以化學清潔劑漸漸的強調使用較低毒性的界面活性劑,在環保上強調使用軟性的(較容易被大自然活菌分解),高生物分解度的原料,同時不再添加增強清洗力的磷酸鹽(避免河川優養化),也不再為了好看添加螢光劑

實驗所產生的變化,首先就是肝細胞中的粒線體開始變化,同時會擴散到細胞縫隙,細胞間的縫細會增大。因為接觸的相鄰細胞死亡或變小、萎縮,細胞尾縮的結果。另一個原因就是動物血中的鈣離子減少所造成的。第二個重要變化就是肝細胞膜破裂,細胞內物質脫出的症狀,也就是細胞死亡的狀態。在腎臟以及塗抹牙膏的舌的細胞。也出現同樣的症狀。
日本科學技術廳研究調整局的長谷川弘道先生等人所進行的研究結果。結論是「塗抹洗劑二十四小時內,肝細胞粒線體機能受損,會使大量的LAS侵入肝細胞內」。
肝臟也可說是個有毒物質無毒化的場所。但若因為合成洗劑而引起病變時,機能就會減退。肝臟對於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化學物質,並不具有任何的分解酵素。據報告顯示,給於洗劑時,第一天洗劑即出現在肝臟。一週後發現洗劑存在於各個臟器、骨骼、肌肉和腦中。我們也可說這是所有物質共通的問題。腎臟製造出尿液,水溶性的多餘物質會增加腎臟的負荷,所以緊接肝臟之觀察腎臟,發現腎臟也出現同樣的變化,表示腎功能也急速減退。
具有殺菌作用的陽離子系列的合成界面活性劑。陽離子界面活性劑比陰離子介面活性劑更加刺激皮膚,而且引起較強的皮膚病

經過ㄧ個小時後觀察,發現細胞膜部分出現氣球狀的膨脹現象。同時粒線體開始變化,細胞的機能漸減。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細胞膜破裂,細胞內物質脫出。只殘留核。核內的構造也崩毀。
界面活性劑對於生物的細胞膜都不好。肥皂和合成洗劑相比時,合成洗劑具有強力使細胞膜蛋白質變性的作用。合成洗劑進入體內後,容易使蛋白質變性,因此會使酵素系統受損。


皮膚是細胞緊密結合,再利用自己所分泌的皮脂膜覆蓋住的生物體的防禦系統。
但是,合成洗劑會使細胞膜膨脹破裂。會溶出油,提高滲透性的界面活性劑的機能,此外合成界面活性劑會使蛋白質變化。用肉眼觀察這種狀態,則會發現皮膚病變。
指尖嚴重破裂,就如同皮脂膜以及皮膚細胞的細胞膜脂被連根拔除一般。最近每天洗頭髮的兒童,手也出現了皮膚病變了。


現在在醫學部或生物學的研究室,必須要破壞細胞,這時使用什麼來破壞呢?就是使用非離子系列的合成界面活性劑。而且是使用濃度較低的液體。


一個實驗經口投與之後,一週內排泄99%1%在一週後仍殘留在身體的某處,但經皮投與時直到第十天大約排泄掉10%,也就是說十天以後,還有90%殘留在身體的某一部份。 由此可知,經口是進入消化系統,因此容易到達排泄器官形成尿液和糞便。經皮是進入皮下的血管,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在體內殘留時間比較長,影響也較大。


鰓蓋的部分開始出血而鰓幾乎是到達破壞無遺的狀態,感覺好像根本沒有構造一般,繼而出血、死亡。 1960年代後半期,亦即開始利用廚房用合成洗劑之後,幾乎看不到海膽,其後鮑魚也逐年地減少。


因為合成洗劑不論再怎麼稀釋,一旦出現在環境中,因為具有與水和油溶合的力量,像PCB等能溶於油,但是不能溶於水的物質,一旦在合成洗劑的幫助下,就會輕易地溶於水中。也就是說,溶入PCB的油,由於合成洗劑的存在,也能夠與水相溶,就會輕易進入生物的體內。


含有14-Dioxane。實驗證明,動物若長期接觸14-Dioxane 會染上癌症,而在人類身上也會有同樣的致癌可能(19952月,EPA環境毒素化學品列表749-F-95-010)。成分中凡是字首、字詞、或音節裡 PEGeth(例如SodiumLaurethSulfate),以及Polysorbate60&80的,都證實被14-Dioxane 污染。喬治亞醫學院最近一項研究指出,SLS(SodiumLaurethSulfate)會損害眼睛


部分活性劑也兼具助溶劑的功用,輔助溶解其他不溶於水的原料,但也因為界面活性劑,與你身上的油脂分子結合後,沖得不夠乾淨,沒把油脂拉下來,反倒吸附在你皮膚上,就造成所謂的殘留。

界面活性劑其本身也會造成皮膚之刺激性,於低濃度時,界面活性劑會使細胞膜失去保護、屏障之功能,造成細胞通透性之增加,於高濃度時則會使細胞本身溶解。 界面活性劑與角質結合,加上蛋白質之變性,會使細胞水腫,引起皮膚之刺激性反應,各種界面活性劑中,陰離子類的其反應較嚴重;陽離子與之類似,並且細胞毒 性比陰離類還更明顯,而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皮膚刺激性則較低。
不過,大家也不要恐慌,界面活性劑在生活上的使用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了,切記!使用清潔用品,一定要沖洗得非常乾淨,洗後會滑滑的,都是不對的,一定要把滑滑的東西沖掉。

塗抹於皮膚的合成界面活性劑有0.53 %滲透到血液當中,進而擴散於體內。更駭人的是,經由皮膚滲透的毒素無法像食物般溶於胃酸,也無法直接排泄,所以往往反而比經口進入對人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幾乎所有的化妝品洗面乳沐浴乳都含合成界面活性劑,尤其是卸妝水 : 卸妝油、 卸妝凝膠、卸妝冷霜乳液、 卸妝棉 等都含有超強的界面活性劑。 包括美國日本的先進國家,全世界的政府機關都未能替消費者嚴格把關在市場上的化妝保養品成分,所以消費者有必要有責任自己嚴格把關。
字首: PEG 的界面活性劑 Surfactants 
PEG-4 STEARAMIDE 
PEG-100 STEARATE 
PEG-40 SORBITOL HEXAOLEATE 
PEG-120 STEARATE 
PEG-44 SORBITAN LAURATE 
PEG-150 LAURATE 
PEG-45 STEARATE PHOSPHATE 
PEG-150 STEARATE 
PEG-60 SORBITAN STEARATE  
PEG-20 GLYCERYL ISOSTEARATE 
PEG-75 STEARATE 
PEG-200 GLYCERYL STEARATE 
PEG-8 RICINOLEATE 
PEG-30 GLYCERYL ISOSTEARATE 
PEG-80 SORBITAN LAURATE 
PEG-32 LAURATE 
PEG-90 STEARATE 

乳化成分的代表就是界面活性劑。界面活性劑約有 200 多種,根據美國研究對界面活性劑的毒性研究可分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眼睛刺激性、對血液的影響及致癌性等,且會造成環境污染。

合成界面活性劑最危險的是它能破壞表皮的角質層及顆粒層,失去防護壁保護的肌膚沒有辦法阻擋外來物質的入侵,只能任由各種有毒物質宰割,最後侵入皮膚基底細胞致完全破壞,讓表皮失去自我防護的能力。

界面活性劑,會破壞溶解保護皮膚的皮脂膜,讓皮膚逐漸乾燥,加上其中的油性成分,每天塗抹,會降低皮膚本來分泌皮脂腺的功能,皮敷變成慢性乾燥累積性皮膚炎。

所以有皮膚科醫生說,塗抹乳液等用品,不是「護膚( skincare)」而是「摧殘皮膚(skindamage)」。。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化妝或在國中高中就開始上彩妝的年輕女性容易有黑班或細紋皮膚老化的慢性中毒狀況。

包括人類在內的陸上動物,在生理構造上無法經由口鼻以外的部份吸收、攝取物質,所以對於經由口鼻以外途徑滲入的物質,無法發揮原本的自我防衛機能,區分這是應該吸收的有效營養素,或是應該交由肝?等進行分解的有害物質。
基於這項理由,人類的身體是由皮脂膜保護著,而合成界面活性劑卻破壞了這個皮脂膜或角質層底下的保護層,強力滲透到人體內。
就算是對生命體有效的維生素BE等成分,當攝取過量時也會自然排除;而諸如戴奧辛或PCB等毒物多半都是油溶性成分,在自然界當中,本來就是形成水、油不相融的結構,原本並無法從生命體口鼻以外的途徑進入,但合成界面活性劑卻讓這些有害物質破壞了人體既有的防衛機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