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高齡產婦的優生規劃

資料提供/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現代婦女趨向晚婚,生育年齡也普遍上升,加上現代的疾病型態、環境的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等,都使孕育一個新生命的過程增加了不少風險。因此,這些成熟準媽媽產前的優生保健也越來越受重視,懷孕期間如何保護母親和體內所孕育的小生命,進而為這個新生命奠定好的基礎,是現代父母應關切的。
產檢基本功,不容忽視

由於科學發達,醫療診斷儀器和技術進步,現在婦女懷孕以及生產時所承擔的風險比過去少得多。但是,產前檢查卻不容忽視!完善的產前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孕婦及胎兒異常,把握適當處理時機,為胎兒和準媽媽做好健康的把關。

第一次產前檢查時,醫院或診所將發給「孕婦健康手冊」。每次接受產前檢查時攜帶前往,醫護人員會將檢查結果詳細登錄於手冊內。一般來說,完整的產前檢查次數為15次(目前全民健康保險給付10次)。懷孕28週前每4週檢查一次,懷孕29~36週每2週檢查一次,而懷孕37週後每週檢查一次。高危險妊娠或妊娠併發症的孕婦,視其情況增加檢查次數。

孕婦海洋性貧血篩檢

海洋性貧血是台灣常見的單基因遺傳性疾病,一般常見有甲型和乙型二種,約有6﹪的人為帶因者,其身體狀況通常與一般人類似。夫妻若為同型帶因者,則每次懷孕,其胎兒有25﹪的機會正常,50﹪為帶因者,25﹪為重型患者,而重型患者將會危及孕婦或胎兒之生命及健康。

因此,懷孕6~8週產前檢查時,應抽血檢查「平均紅血球體積」(即MCV)。若孕婦MCV≦80者,需進一步檢查先生的血液;夫妻MCV皆≦80,則需將二人的血液檢體送至衛生署評鑑合格的基因檢驗機構(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長庚紀念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柯滄銘婦產科診所等七家),以檢查海洋性貧血帶因型態。而夫妻為同型帶因者,每一胎都應做胎兒的海洋性貧血基因確認檢查,以及早確定寶寶的健康情形。

34歲以上是生下唐氏症兒的高危險群

染色體異常的機率隨著孕婦年齡的增加而上升,以唐氏症自然發生率為例,每一千個新生兒中有一位可能是唐氏症兒,34歲孕婦的機率約每三百人中有一位會生出唐氏症兒。透過醫學的進步,可藉由「羊水檢查」及早確認,以免夫婦在未知的情況下生出缺陷兒。

「羊水檢查」最佳檢查時間在懷孕16~18週,經由超音波的定位及監視下,以長針穿刺,經腹部、子宮及羊膜抽取少量(約20㏄)的羊水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正常,大約3~4週即可知道結果。

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一個孕婦都需要接受上述的檢查;只有當她的胎兒產生先天異常的機率,大於羊膜穿刺的合併症發生率時,才值得接受這些檢查。如果只是想預知胎兒性別,那就不符合檢查的原意了。而孕婦在接受採樣之前,也需對各項檢查的目的、安全性、成功機率及合併症等有充分了解,如此才能去除不必要的心裡障礙。

結語

新發展的產前遺傳診斷讓孕婦有更多、更佳的選擇機會,而胎兒的健康必須靠準媽媽的細心呵護及關注,才能為寶寶的健康奠定一個好的開始。期望每對父母都能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樂,每個嬰兒都是爸媽期盼中的孩子。

懷孕二個月

妊娠 2 個月(5~8週)

胎兒成長
胚囊直徑:約2~2.5公分
胚囊重量: 約4公克 約1塊方塊砂糖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10公分
羊水量: 約20CC
第5~6週:乳房腫脹,乳頭及乳暈顏色變深、乳頭敏感。
第7週:
1.出現害喜現象,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無力、容易倦怠、嗜睡、口水增多等症狀。
2.陰道分泌物增加。
第8週:
1.子宮約10公分大小。
2.膨大的子宮壓迫膀胱與直腸,造成頻尿、排便感、便祕、腰痠及下腹痛等現象。 3.皮膚因荷爾蒙變化而產生改變:頭髮長得更快、指甲易折斷或龜裂、膚質變好或變壞、色素沈澱加深、牙齦浮腫、刷牙時牙齦易出血。
4.容易流汗、體味加重。
5.害喜現象持續存在。

第5週
看到胎囊
1.若為子宮內受孕,可透過超音波在子宮內看到胎囊。胎囊內側有一被羊水包住的胚胎(長約0.5公分),此時尚不能從超音波中看見。
2.此時還是獨立的個體,未與母體作連結。
3.胚胎已具備腦部、脊椎和神經系統的雛形,心臟開始發育。
4.發展出胎盤的雛形。

第6週
看到心跳
1.胎體外型像隻小蝦米,顏面未完全發育,但隱約可見頭頸部、初期的大腦和胸腹部,兩側生出芽苞狀的四肢,下體外觀像尾巴。
2.血管生成,血液循環功能開始運作,可經由超音波看到胚胎的心跳。
3.臍帶逐漸形成。

第7週
主要器官發展成形
1.胚胎快要進入胎兒期,頭部仍像一團肉塊向尾部彎曲,四肢形狀較趨明顯,但呈蹼翼狀。
2.頭部器官如眼、耳、鼻、口皆已發育成形。
3.心臟的四個房室構造形成。
4.可透過腹部超音波看到心跳。

第8週
四肢發育完成
1.胚胎已演變成人形的樣子。
2.胎兒眼晴有一層薄薄的眼皮,外耳及嘴巴的輪廓形成。
3.心臟血管系統發展更周全。
4.四肢發育大致完成。

懷孕三個月

妊娠 3 個月(9~12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8公分
胎兒體重: 約20公克 約2個小蕃茄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12公分
羊水量: 約50CC
第9~10週:
1.子宮持續膨大但未凸出骨盆腔,此時體積約一個橘子大。
2. 下腹有壓迫感,頻尿、便祕現象更明顯。
3. 腸胃壓迫仍未明顯,只是有些微腹脹。
第11~12週:
1.從腹部可摸到子宮。
2. 害喜症狀減輕,食慾逐漸恢復。
3. 因身體變化使睡眠較不安穩。
4. 出現妊娠癢疹,冒出青春痘。
5. 末端血管易擴張,「火氣大」的人易流鼻血,長痔瘡。
6. 陰道分泌物(白帶)仍比平常多。
7. 陰道及外陰部易受黴菌感染,會癢。

第9週
進入胎兒期
1 能區分頭與身體,可以分辨出人形,從此階段起,正式稱之為胎兒。
2.頭部佔身體的二分之一,眼珠、耳朵構造大致完成,鼻子也隱約可見。
3.手腳發育成形,可從超音波看出其伸展的動作。
4.橫膈膜生成,胸腔、腹腔各成一獨立結構。
5.妊娠7~9週可藉由超音波量出頭圍,並以頭圍的大小預估生產日期。

第10週
肺臟、胃腸構造形成
1.胎兒成長快速,胸部內有肺臟構造,腹部內有胃腸構造。
2.從超音波可看見眼、耳、鼻、口的外觀。

第11週
聽到胎心
1 四肢指端清晰可見。
2 內臟各器官構造發育完成,但功能尚在發展中。
3.心臟血管系統發展成熟,與胎盤間的血液循環開始建立。
4.可由胎音器聽到胎兒心跳的聲音。
5.泌尿系統開始發育並分泌尿液。
6.生殖系統開始發育。

第12週
胎盤形成
1.身體各部分體積逐漸加大、成長。
2.眼、耳、鼻、口、四肢等外觀發育完成,儼然為一個成形的「小人」。
3.頭、頸、軀幹、四肢關節活動更加明顯,表示神經肌肉協調系統已經建立。
4.外生殖器官形成,可分辨性別。
5.胎盤開始形成,一邊以絨毛與母體接連,一邊以臍帶與胎兒相連,提供胎兒必要的營養及運送胎兒代謝的廢物。

懷孕四個月

妊娠4個月(13~16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18公分
胎兒體重: 約120公克 約1個檸檬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15公分
羊水量: 約200CC
第13~14週:
1.子宮體積約為成人拳頭大,其底部達到恥骨上緣。
2.害喜症狀減輕。
3.胃口增大,體重明顯上升。
4.流產、死產機率降低。
第15~16週:
1.子宮底高度約在肚臍下2~3指寬的位置。
2.下腹略微突出。
3.乳房脹大。
4.遠離妊娠不適症狀,日常生活恢復正常,包括性生活

第13週
器官機能繼續發展
1.進入懷孕中期,器官構造、外表全部發育完成,但機能仍在繼續發展當中,尚未完全成熟。
2.臉部五官更清晰。
3.羊水量快速增加。

第14週
腦部急速發展
1.四肢伸屈更加自如(從超音波中明顯可見),顯示神經系統功能更成熟。
2.長出稀疏的頭髮與眉毛。
3.二個月前透明狀的腦部,在此時已形成大腦及小腦,開始有儲存記憶的地方。 4.心跳強而有力,頻率約為成人的兩倍。

第15週
器官機能成熟
1.耳內聽覺小骨已形成。
2.胎兒毛髮更多。
3.各器官機能發育漸趨成熟。

第16週
有聽覺
1.胎頭與身體約一樣大小,五官更明顯,全身皮膚呈透明的粉紅色。
2.耳朵開始有功能,聽得到外界的聲音。
3.皮膚脂肪層生成,皮下組織變厚。
4.開始有吞嚥動作,會喝羊水。
5.開始有排尿功能。
6.胎盤發育完全成熟,懷孕進入穩定期。

懷孕五個月

妊娠5個月(17~20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25公分
胎兒體重: 約350公克 約1串葡萄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20公分
羊水量: 約400CC
第17~18週:
1.子宮底露出骨盆腔,高度介於肚臍與恥骨之間。
2.子宮膨大造成下腹部疼痛。
3.乳房及乳頭的腫脹愈來愈明顯,有人甚至會痛。
4.分泌物增多、頻尿、腰痠背痛、便祕、痔瘡、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等不適更加明顯,且常持續至懷孕末期,於生產後自動消失。
5.胎動感覺有如羽毛揮過,常被準媽媽忽略。
第19~20週:
1.子宮底高度約在肚臍下一指寬處。
2.腹部明顯突出,須穿寬鬆衣服。
3.皮下脂肪增厚。
4.明顯體驗胎動。

第17週
長出指甲、毛髮
1.四肢活動與胸部呼吸運動由超音波明顯可見。
2.長出手、腳指甲,指前端可看出漩渦狀的指紋。
3.全身開始長出毛髮(胎毛)。

第18週
肺泡形成
1.胎兒肌肉發達,動作活躍,經產婦稍能感覺胎動。
2.開始有吸吮指頭的動作。
3.肺部的小肺泡開始形成。

第19週
分泌胃液
1.四肢活動力更強。
2.吞嚥羊水的動作更頻繁。
3.開始胃液分泌,消化吸收喝入的羊水。

第20週
感覺胎動
1.頭部外觀,包括耳、鼻、口、眼皮、眉毛、睫毛、頭髮等,清晰可見。
2.指甲發育完成。
3.羊水量比前一週增加約一倍。
4.胎動的感覺因人而異,初產婦應開始可感到胎動。
5.20週以前產出稱之為流產,之後至36週稱為早產。

懷孕六個月

妊娠 6 個月(21~24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33公分
胎兒體重: 約700公克 約3個蘋果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22~24公分
羊水量: 約500CC
第21~24週:
1.子宮體積約為一個嬰兒頭部的大小,子宮底高度到達肚臍處。
2.進入懷孕過程最舒適、最安全的時期,日常生活較以往輕便,包括性生活在內。 3.較少發生出血的情形。
4.有少量稀薄乳汁分泌。 5.胎動頻繁且明顯。

第21~22週
舌頭形成
1.軀幹和四肢的比例逐漸與成熟胎兒一樣。
2.頭髮、眉毛、睫毛開始生長。
3.舌頭發育成形。
4.皮膚構造逐漸增厚,皮下脂肪漸漸增加,皮膚表層薄且多皺,較不透明,且為皮脂分泌物(胎脂)所包覆。 5.超音波可詳細看到胎兒各部構造,包括生殖器官。 6.羊水增加,胎兒悠然浮動於其中(即所謂浮沈運動),活動更自由,時常改變姿勢。

第23~24週
骨骼組織完備
1.大腦皮質漸漸趨向完成。
2.手足關節發達。
3.毛髮變黑。
4.骨骼組織完備。
5.肺臟的肺泡細胞開始製造幫助肺臟擴張的物質,不過此時的呼吸系統仍屬不成熟階段。
6.從超音波可看到頭髮。

懷孕七個月

妊娠 7 個月(25~28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35公分
胎兒體重: 約1200公克 約 1串香蕉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25~27公分
羊水量: 約 600~800CC
第25~28週:
1.子宮持續變大,腰部負擔增加,容易腰痠。
2.子宮壓迫下肢血流循環,易造成便祕、痔瘡、靜脈曲張。
3.血壓較低者容易頭暈甚或暈倒。
4.胎盤位置較低者,可能會發生陰道出血現象。
5.胎動感受更強烈。

第25~28週
腦部發育完全,是進行胎教的好時機
1.胎兒頭部比身體大。
2.可看出男、女體重、身長之差異,通常男生比女生大。
3.腦部發育完全, 開始有記憶、思考、感情等能力。
4.母親對明暗的感覺胎兒可經由腦部得知。若是母親生活不規律,會影響胎兒的生理時鐘。
5.眼、耳、口等機能全部發育完成。眼睛逐漸可看到光,耳開始可聽到聲音。
6.能睜開眼睛,握緊小手。
7.鼻孔形成。
8.皮膚變薄、呈紅色、有紋路和皺紋產生,皮下脂肪仍少。
9.全身長滿細軟的胎毛。
10.可清楚看見眉毛和睫毛。
11.隨時都有呼吸運動。
12.從超音波可清楚看到心臟有二心房、二心室。
13.若是男胎,此時睪丸已進入陰囊內,但還不完全,女胎則大陰唇的發育尚未充分。
14.胎動更劇烈,但胎位還不固定。
15.過了26週,早產存活率較高。
16.28週以後可更清楚分辨男女。

懷孕八個月

妊娠 8 個月(29~32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43公分
胎兒體重: 約1800公克 約8個葡萄柚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27~32公分
羊水量: 約600~800CC
第29~32週:
1. 28週以後胎盤位置仍在子宮下段,且距離子宮頸口3英吋之內,則確定為前置胎盤。
2.妊娠29週正式進入懷孕末期。
3.忙碌勞累時會有輕微的子宮收縮(肚子變硬)現象。
4.皮下組織增加。
5.乳房、下腹部、大腿出現妊娠紋。
6.外陰部的皮膚顏色變深。
7.皮膚變得敏感,有時腰部四周會發癢。 8.胸口及胃部因為子宮壓迫而有心悸、噁心、腹脹等現象。
9.腰痠的情形仍持續,容易倦怠。
10.傍晚易有下肢水腫現象。
11.鈣質攝取不足者易抽筋。
12.早晨起床手指發麻。

第29~32週
聽得到外界的聲音,胎位大致固定
1 進入懷孕末期。
2.此時胎兒漸大,已無法在羊水中自由轉動。
3.能眨眼、吸吮拇指,且可伸長手腳和踢動。
4.聽覺功能幾乎完全發展成熟,對外界強烈的聲音會有反應,使身體隨之回應。 5.手指、腳趾甲差不多已經長齊。
6.皮膚紋路減少。
7.骨骼大致發展完成,開始變得堅硬,唯有頭骨仍保持軟而柔韌,以便自產道推擠出 。
8.肌肉、神經伸展得更活躍。
9.胎兒的位置大致固定。 若胎兒的位置非頭下腳上,可採膝胸臥式進行矯正。

懷孕九個月

妊娠 9 個月(33~36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45公分
胎兒體重: 約2400公克 約1個西瓜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32~38公分
羊水量: 1000CC
第33~36 週:
1. 子宮日漸膨脹造成的不適,令孕婦愈來愈難過。
2. 子宮位置開始下降。
3. 子宮出現無痛性收縮。
4. 頻尿、尿失禁、便祕、腰痠背痛的情況更加嚴重。
5. 反胃、胸口鬱悶的感覺強烈。
6. 容易感到喘、心悸、疲倦。
7. 易有產前憂鬱症產生。

第33~36週
循環、呼吸、消化及性器官功能成熟
1. 皮下脂肪增厚,皮膚沒有紋路、呈粉紅色。
2. 頭髮長出很多,手腳指甲快速長長。
3. 胎毛逐漸減少。
4. 循環、呼吸、消化及性器等器官功能發展成熟。
5. 可接受外界聲音,可從表情看出快樂或不快樂。
6. 胎位固定並下降,超過36週胎位還不正的胎兒,要再轉回去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懷孕十個月

妊娠10 個月(37~40週)

胎兒成長
胎兒身長:約50公分
胎兒體重: 約3100公克 約2個哈蜜瓜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約32~35公分
羊水量: 600~800CC
第37~38 週:
1. 常會尿急,或覺得尿不乾淨。
2. 有更多乳汁從乳頭溢出,表示身體已為哺乳作好準備。
3. 子宮下降,對胃的壓迫減輕,胸口、上腹較舒服,呼吸也變得輕鬆些。
第39~40 週:
1. 不規則陣痛、浮腫、靜脈曲張及痔瘡等,在分娩前更加明顯。
2. 子宮頸及陰道變軟以利擴張。

第37週
能獨立生存
1. 外觀機能發育完全,體內器官的機能亦已成熟,已有能力在母親體外獨立生存。 2. 頭上長滿頭髮。
3. 胎脂佈滿全身,特別是腋下及股溝。
4. 皮下脂肪豐,胎兒較圓滾。
5. 羊水量開始遞減,愈近足月量愈少。

第38週
胎頭下降
1. 胎頭進入骨盆腔。
2. 胎動減少,但仍維持一定頻率的胎動。

第39~40週
準備出生
1. 胎毛完全消失。
2. 以頭下腳上的姿勢縮起來,膝蓋緊挨著鼻子,大腿緊貼著身體,準備出生(就正常胎位而論)。

產檢(二)

生育健康的寶寶是每位媽媽的心願,為了您與胎兒的健康,請接受定期產前檢查。
  .產前檢查的時間
  .懷孕6-8週開始產前檢查
  .懷孕28週以前,每四週一次
  .懷孕29週至36週,每二週一次
  .懷孕37週至40週,每週一次

產 前 檢 查 的 項 目

問診:家庭疾病史、過去病史、過去孕產史、本胎不適症狀。
身體檢查:
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量腹長(宮底高度)、胎心音、胎位、骨盆腔檢查、胸部、腹部檢查,以及有無水腫,靜脈曲張等。
實驗室檢查:
血液常規: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血球容積比、血色素、平均紅血球體積(海洋性貧血篩檢)、B型肝炎檢查、血型Rh因子、梅毒、德國麻疹抗體檢驗、尿液常規、子宮項抹片細胞檢驗。
其他特殊的檢查:
1.唐氏症胎兒之母血篩檢:
抽孕婦血以檢測懷有唐氏症兒之機率,避免生出唐氏症兒,並可篩檢胎兒有無開放性神經管缺損。
最宜檢查時機:妊娠16-18週。
2.羊膜穿刺羊水檢查:
可避免生出唐氏症及染色體異常胎兒。
適宜檢查時機:妊娠16-18週。
凡以下孕婦應接受檢查:
 .34歲或以上孕婦
 .本胎有生育先天缺陷兒之可能者
 .曾生育過先天缺陷兒”
 .本人或配偶有遺傳疾病者
 .家族中有遺傳性疾病者
 .習慣性流產者
 .唐氏症胎兒之母血篩檢為高危險群者。
危險性:對胎兒本身無傷害,只會稍為提高流產機率(0.5%)


妊娠糖尿病篩檢:篩檢出妊娠糖尿病患,接受飲食控制或胰島素注射。
檢查時機:妊娠24-38週。


胎兒超音波檢查:可檢查胎兒是否正常及評估產科狀況。
檢查時機:妊娠20-22週一次。
     妊娠32-34週一次。
持 有 〝 孕 婦 健 康 手 冊 〞 的 好 處

可免費接受十次產前檢查。
可了解產前檢查項目及次數。
可記錄產前檢查結果,了解媽媽及胎兒狀況。
可了解孕產婦保健知識。
〝孕 婦 健 康 手 冊 〞 何 處 可 領 取 ?

參加全民健保者,當您確定懷孕後,可向各全民健康保險特約婦產科醫院,診所領取。



妊 娠 期 生 活 之 注 意 事 項

避免攀高,舉重或提重物。
除醫囑外,避免服用任何藥物。
鞋類穿著以舒適、行動方便為原則。
房事以適度為原則,有腹痛或出血時,應避免之。
操持家事不宜過度勞累。
情形許可下,可進行適度的運動。
衣著應寬鬆舒適,質料以吸汗為宜。
需充分休息與睡眠,中午宜小睡片刻。
儘量避免長途旅行。
妊 娠 期 危 險 的 徵 象
 出現下列危險徵象,應立即就醫

陰道流血,無論量多或少。
面部及手部浮腫。
嚴重而連續性的頭痛。
視力模糊。
持續性或劇烈的腹痛。
很厲害的嘔吐,而且持久。
突然發冷發熱。
陰道突然有液體流出。
尿量明顯減少或小便時有疼痛灼熱感。
胎動明顯減少或消失。
如 發 現 下 列 產 兆 , 應 速 辦 住 院 分 娩

破水(陰道流出液體)。
陰道出血、見紅、及規則的陣痛(5-10分鐘一次)。
規則厲害的腰酸。
有便意感,肛門處不由自主的想用力。

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是指已懷孕二十週以內,卻連續三次以上的自然流產。發生率大約每一百對夫婦中有一 ~二對。習慣性流產的病因相當複雜,任何影響到胚胎生長和著床的因子,都是造成習慣性流產的因素。一般臨床上常見的病因有: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異常、賀爾蒙異常、子宮異常、免疫系統異常和環境化學毒素、放射線物質污染等等。這些病因常常需要精密的檢查方法和先進的免疫基因學探查,才能有確定的診斷。專門醫師的幫助,及確定的病因診斷,是治療習慣性流產的不二法門。
  臺大醫院婦產科從1987年開設習慣流產特別門診至1998年,12年間總共收集到的524對夫婦,其病因分布大約如下。

染色體異常(2%)
  染色體異常的病人,其流產常發生在較早期,同時在家族史中,容易伴有先天性畸形的病史。一般而言,由病人夫婦身上找到染色體異常的機會並不高。但是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在習慣性流產病人的發生率卻高達30%~40%,這是因為胚胎染色體異常發生在精卵分裂或胚胎分裂時期。因此,流產胚胎染色體的檢查,顯然來得比病人夫婦染色體檢查來的重要。最近動物實驗及人類觀察,發現部分基因與習慣流產有關,但臨床應用卻仍太早。目前對這類病人並無好的治療方法,如果必要,可利用捐精或卵,甚或採取著床前基因診斷方式治療。


賀爾蒙異常(15%)
  因賀爾蒙異常而導致習慣性流產的病人,最好的參考史是她們的月經史和產科史。此類病人最常見的,可能是種種賀爾蒙異常造成的,因此在臨床上常見的癥狀是,月經週期縮短或排卵後出現的不正常出血,如果讓病人測量基礎體溫,可以發現高溫期短,少於十一天。當然因為其他賀爾蒙失調的種種症狀也會合併出現,如男性賀爾蒙過高的病人,有好發青春痘、皮膚油脂、容易掉頭髮及多毛等現象;泌乳素過高病人,可能有不正常乳漏,黃體期乳房脹痛或不正常出血等現象;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則有心悸、手顫、怕熱、冒汗等症症;而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則有倦怠、心跳慢、怕冷等現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多囊性卵巢疾病的婦女,她們可能有月經不規則、多毛、好發青春痘、肥胖等不正常的現象。這些婦女在近幾年的國內、外研究指出,發生習慣性流產的機會較高。因為賀爾蒙異常而造成的流產,在臨床上表現是懷孕初期既有不正常出血,如果沒有對症下藥,流產或胚胎死亡多發生在第八週左右。
  治療的方法,就是針對何種賀爾蒙異常,給予適當的賀爾蒙療法。單純的黃體素不足,可以以刺激排卵或直接投予黃體素改善。


子宮異常(13%)
  子宮異常引發的習慣流產則是千變萬化。子宮異常大致可分為先天即後天兩種。先天性子宮異常是因胚胎時期,苗勒氏管的發育及融合中發生問題所致,可分為子宮中隔、雙角子宮、單角子宮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先天性子宮異常,皆會產生習慣性流產的問題,不過如果有流產的問題,常見的情形是一次比一次妊娠的週數會增加,也就是一次比一次的胚胎能存活的會時間延長。有些病人甚至在流產幾次後,子宮空間被撐得夠大,就不再有流產的問題了。先天性子宮異常的治療,可以針對不同異常進行不同的子宮整型手術。
後天性的子宮異常,大致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子宮肌瘤:會造成一直流產的子宮肌瘤,不一定很大,而是常位於子宮內膜下的肌瘤,這些病人常有月經量大,有血塊及疼痛的症狀。子宮肌瘤摘除手術是治療方法之一,利用藥物使子宮肌瘤縮小的效果常不理想。
第二種是子宮內粘連:會發生膜子宮內粘連,最常見的是曾經做過子宮手術,如人工流產等。這類病人最典型的是月經週期規則,但是月經量在手術後減少許多,而且愈來愈少,這是目前我們最常見習慣流產的原因。利用子宮鏡去除粘連,並給予雌激素治療會有幫忙。
第三種為子宮頸閉鎖不全:常常是過去有子宮頸手術的病史,包括人工流產,因為這種原因造成習慣性流產的產科史是非常特別的,依其產科史通常即可做診斷。這類病人流產的週數一般在十四~十六週間,也就是在妊賑中期較晚才發覺,而且病人可以很明確發現每次流產先有下墬感,然後破水,接著發生陣痛,流產出的胎兒往往是活的,而且沒有明顯外觀上的異常。治療方法,應在十四週左右行子宮頸縫合手術。


自體免疫系統異常(10%)
  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婦女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內分泌系統異常的病人,其流產率當然會增高。這類病人有時伴有關節疼痛、皮膚異常或內分泌系統異常等等症狀。但是大部分的病人卻是無病、無痛,只是處於無臨床症狀下的自體免疫系統異常情形。目前較了解的是,某些具有抗磷脂質體的病人較易產生血栓疾病,即本身的凝血系統有問題。除了極少數會產生腦中風,妊娠舞蹈症或肺栓塞等嚴重問題外,並不易由過去病史診斷出來。這類病人的月經也不會有變化,唯一可以幫助診斷,是以前的產科史中,有較明顯的子宮內胎兒生長遲緩,嚴重的妊娠毒血症或較晚期的胎死腹中等現象。產後的胎盤檢察查,有明顯血栓情況。目前使用小兒溫克痛及肝素治療,可以有效防止流產。


其他病因如環境污染,包括化學毒素、放射性物質及空氣污染和精神上的壓力等,皆被認為會導致連續  性習慣流產。因此,病人夫婦的職業、住處和生活習慣,包括寵物的飼養等皆必須詳細注意。這部分在病因確定上較困難,一般與下一病因合併列為原因未明。


原因未明
  剩下約有50%的夫婦仍然無法確切找出病因。有可能是上述原因,也可能導因於母親在培胎兒著床時無法產生該有的免疫調適,而連續排斥胎兒,因此習慣性的流產。目前尚屬於學理上假設的階段,過去病史上的佐證不確定,須經實驗室上較先進的免疫學檢查才能診斷。過去有人在懷孕前,使用先生的淋巴球做免疫療法或使用人類免疫球蛋白治療習慣性流產,得到一些成效。不過這些方法仍屬實驗階段,其療效和可能副作用必須小心評估。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過去被忽略的一些病史,包括月經史、產科史、家族史及生活史,個人的經驗發現他們是提供病因診斷最好的參考。在詳細的病史問診後,往往可以讓醫師迅速直接選擇詳細及確定的理學或實驗室檢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所以,如果有習慣性流產的問題,別忘了在找醫師之前,詳細的把妳的病史整理、紀錄下來,提供給醫師參考。

懷孕初期陰道出血

台北榮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李新揚

陰道出血是早期懷孕常見的問題,大約四分之一的孕婦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當遇上這個問題時,孕婦們通常會很擔心,不知道是否會流產或生下不正常的胎兒。根據統計,懷孕前半期發生陰道出血後,大約有一半的病人能成功繼續懷孕,另外約百分之三十的病人會發生自然流產,百分之十的病人是子宮外孕,而極少數病人可能是葡萄胎、子宮頸病灶等問題。許多研究顯示,早期懷孕出現陰道出血後,如果繼續懷孕成功而生產,其嬰兒有先天性異常的比例並未因此而有增加的現象。

陰道出血儘快就醫
如果發生了陰道出血的現象,必須儘快就醫。醫師首先會評估出血量的多少,並測量血壓及脈搏,以決定是否需要立即住院。接著會問病人一些相關資料,如最後一次月經日期、月經是否規則、是否曾出現害喜及乳房漲痛的現象,而現在是否仍存在,以及是否有下腹痛的症狀。然後進一步作身體檢查,再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必要時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及抽血驗血清中「貝他人類絨毛膜性腺刺激素」(簡稱絨毛膜激素)或黃體素,以幫助診斷究竟是正常子宮內懷孕、自然流產、子宮外孕或是葡萄胎。
有關絨毛膜激素的檢查,通常要比較間隔48小時兩次抽血的數值較具有參考價值,在正常子宮內懷孕的病人,第二次的數值通常會比第一次上升百分之六十六以上,若上升幅度不夠或有下降的現象,則可能是子宮外孕或不完全性流產,此時就需要安排子宮擴刮術或腹腔鏡來做進一步診斷。
近年來由於陰道超音波的發展,其解像力大為增加,可以幫助醫師更早發現子宮內妊娠囊,如果發現子宮內妊娠囊,那麼同時發生子宮外孕的機會就非常低,大約僅四萬分之一;如果子宮內找不到妊娠囊,而絨毛膜激素高於1500 IU/L,將必須考慮子宮外孕的可能性。

根據診斷適當處置
在診斷確定後,則必須根據診斷做適當的處置。如果是子宮外孕或葡萄胎,則必須予以手術或藥物治療。如果是正常子宮內懷孕,則必須適當臥床休息,至於是否需要補充黃體素,目前仍未有定論,一般認為如果在懷孕前的月經週期有黃體期缺陷或有習慣性流產病史者,最好予以補充黃體素。
早期懷孕陰道出血在確定診斷上有時比較複雜,首先必須確定是否為子宮內懷孕,當確定是子宮內正常懷孕時,則需要臥床休息,同時告知病人其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會和一般孕婦相同,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夠留下來的胎兒多半是正常的,不正常的胎兒大多會被子宮排掉。若發現不是子宮內懷孕,則須進一步診斷是自然流產、子宮外孕或葡萄胎,並予以適當的處理,以避免母體的傷害。

服藥後懷孕

實 例
  在臨床上我們常常遇到婦女吃了藥以後才發現已經懷孕的例子,這種情形尤其常發生在月經週期不規則的患者。譬如有一位婦女平常月經週期就很亂,有時候兩個月才來一次月經,因此去年有一次已經過期一個月沒有月經來潮,她也不以為意,而不巧當時又剛好發生嚴重感冒,因此她依照醫師指示吃了不少藥物。後來感冒是好了,但是也發現在吃藥期間事實上已經懷孕。這個情形當然造成不小的恐慌,她也就急忙來到門診尋求醫師的協助,醫師發現有部分藥物很有可能影響小孩的健康,因此建議其接受人工流產手術。又例如有一位婦女,多年來深為不孕症的問題所苦,雖然積極尋求治療卻仍然沒有受孕,後來年紀大了覺得自然受孕機會不大,因此也就不再努力。但是沒有想到她最近剛好韌帶扭傷,吃了許多止痛藥後卻發現之前已經懷孕了,這時候又怕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但是想要拿掉小孩又覺得太可惜,因此她也儘快來到門診尋求醫師的協助,後來醫師確定這些藥物不至於嚴重影響小孩的健康,再加上懷孕不易,因此建議保留小孩,她們夫妻也同意了。事實上常常許多像這類意外事件湊合在一起,造成不少困擾,這時候醫生就必須根據個別患者的情況予以協助。

哪幾類藥物對胎兒有影響?影響時期何時最嚴重?
 事實上並非所有藥物對懷孕都會有不良影響。據統計,許多孕期不小心使用的藥物多半對胎兒影響很小。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瞭解,除了部份藥物在醫學上已經相當確定對於胎兒一定沒有或一定有不良影響之外,有許多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卻是不確定的。因此有時候醫師只能告訴妳:「這個藥物可能不會影響」,「可能影響不太大」,「也許不會造成嚴重的畸形」,「會不會有問題並不確定」,…等等模擬兩可的回答,但事實上卻是醫師能提供的最貼切答案。
目前我們知道,影響胎兒發育比較大的藥物包括大量飲用酒精、抗癲癇藥、治療腫瘤的藥物,某些荷爾蒙、部分抗生素(例如:四環黴素)、某類抗凝血藥物等等。不過其他類藥物同樣有些也會導致胎兒異常,在此無法一一詳列;但是目前已有一些醫學專書,以及許多大型醫學中心也有提供這方面資料可供參考。一般而言,孕期用藥可分為五級,包括A、B、C、D與X級;其中A級可以安全服用;B級也多半可以毋須擔心;而C級藥物的安全性目前無法確定,但是如果衡量病情需要時還是可以用,孕期使用的藥物很多屬於這一級;D級藥物確實有造成胎兒異常的可能,但是在某些病情的特殊需要下,就算是孕期使用仍然可能利大於弊;X級的藥物基本上不適合使用於孕期。因此在考慮是否有影響時,常常醫師要查出藥物屬於哪一級。
  藥物對胎兒在懷孕初期影響最大,但並非沒有例外。在懷孕初期的影響則又與藥物種類與確實使用的時間而有不同。通常藥物影響可略分為三個時期:在精子與卵子受精(也就是夫妻同房)之後大約兩個星期內的藥物暴露,對於胎兒的影響屬於「全有」或「全無」,也就是說要麼完全沒有關係,不然就是會有嚴重影響而造成自然流產,因此這時候吃了藥可以以觀察為主;然後由第3至8星期之間則是胎兒器官發育的主要時期,因此是最容易造成嚴重程度不一的胎兒異常的時期,譬如說在3週半到8週之間接觸藥物比較可能會造成胎兒心臟異常。其他包括神經系統、耳朵、腦部等等也都是在這個階段最容易造成畸形。8週以後藥物的影響比較輕微,但還是要看藥物種類而定。

該不該留下孩子?
 因此如果不小心在懷孕期中服用某些藥物,而無法確知其是否會有不良的影響,則應儘速向醫師詢問。不過有幾個基本原則可以提供孕婦參考:首先,一般懷孕期間比較常誤食的藥物常常並沒有太大的危險性;第二,一位婦女就算在孕期沒有誤服藥物還是有一定比率會生下構造異常的小孩,比率大約3﹪;第三,就算某些藥物曾被懷疑有導致畸形的機會,其可能性也常常不是100﹪,也許只有1/3或1/6或更少的機率,因此可能性的大小應列入考慮;第四,藥物導致的胎兒異常並非絕對可以在懷孕期間偵測出來。
所以要決定是否留下孩子有幾個點應詳加考量,首先是藥物的種類(依前述的A至X分級)、使用途徑(吃的或擦的)、劑量、使用時間長短與在懷孕的什麼時期使用來判斷。除此之外,我們必須還要考慮到孕婦與其配偶對於懷孕與承擔風險的意願,以及孕婦過去的婦產科病史,例如這位婦女是否有不孕症的問題,以及期待這一胎的意願如何?簡單的說,這一對夫妻想要生小孩的動機有多強烈,以及這位婦女一旦將來還想懷孕的時候容不容易?舉例來說,如果有一位40歲婦女多年來患有不孕症,這一次意外受孕,但是在孕期2~7週之間使用了一種D級藥物(也就是確實有造成胎兒異常的可能),但是這個藥物對這位婦女又是非使用不可,一直長期在服用,否則無法控制其病情,那麼由於考量到她深刻期待生小孩而將來再度受孕的機會又不大,則或許在深思熟慮,以及瞭解可能之風險之後,這對夫妻可以賭一下留下這個小孩。另一個例子是有一位35歲婦女已經有兩個小孩,分別是四歲與八歲,這位婦女因嚴重皮膚感染而服用了數種C級的藥物,結果短期內感染得以恢復,但是卻發現已經意外懷孕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這對夫妻沒有強烈留下這個胎兒的意願,則人工流產也許是合理的選擇之一。因此我們由這些真實的臨床病例可以瞭解到,該不該留住孩子恐怕不是〝是〞與〝否〞,簡單一句話可以說明,很多時候需要夫妻與醫生共同詳加討論才能達到一個比較適當的決定。

若是繼續懷孕,有哪些注意事項?
 當然如果終於還是決定繼續懷孕,那麼如果藥物的不良影響並未全然排除,則除了例行的產檢項目之外,必要時得配合更深入的檢查項目,例如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等等,並且特別針對該種藥物最可能導致的異常予以檢測,以便能進一步確保胎兒的健康與懷孕的順利進行。

結 語
 由上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瞭解,在孕期中誤服藥物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但是有些人就是比別人容易遇到。因此要避免的話,婦女首先應該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特別容易遇到這個問題的特性;例如月經不規則的婦女、或是因病情需要長期服用某種藥物者,例如癲癇患者、以及平常就不太注意月經來潮日期者、或是健康狀況不佳常需要使用藥物者等等,這些人特別有可能疏忽,因此宜特別謹慎小心。所以婦女最好養成習慣,每次服用藥物前,應先考慮懷孕的可能,並且最好養成習慣把服用的藥物種類與時間記錄下來,並儘可能保留藥物的藥品。但是如果不幸在懷孕期誤食了藥物的話也毋須緊張,應儘快尋求醫師協助,相信可以順利解決問題。

產痛

 楔子: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是喜悅的,然而陪伴著此種快樂的卻是生產前後的疼痛。不論是自然生產或是剖腹產都逃不掉此種必經之疼痛。就自然生產而言,所面對的是生產前的疼痛。剖腹產或可逃避生產前之疼痛,但手術後之傷口疼痛加上子宮收縮疼痛更會令人受不了。然而現在有許多方法,可用來解除分娩的疼痛。但必須由專業的麻醉科醫師、婦產科醫師和您共同來決定。在先進國家如美國,有九成左右之孕婦接受無痛分娩之服務。在您分娩以前,多認識這些方法是有益的;當有需要時,您也能夠很快地和醫療人員一起決定,要使用那些方法來幫忙你渡過這段時間。


自然生產之止痛:無痛分娩

  首先,妳必須了解產痛的生理作用以及產痛的生理特性:
隨著產程的進行,產痛部位由背部,下腹部,鼠蹊部轉移到大腿,會陰與肛門附近。疼痛的性質:隨著產程的進行,由背酸,腹部收縮疼痛,轉變成骨盆腔的撕裂痛感與肛門的壓迫感.漸進加強的疼痛 : 隨著子宮頸口的開展而逐漸加強,胎兒頭部娩出的一剎那疼痛最為劇烈。



產痛會引起那些不良的生理反應呢?

  當產痛發生時,加上焦慮與壓力,可引起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子宮血流量降低及子宮收縮不好,因而延長產程。此外母親呼吸急促,二氧化碳排出太多,也會使子宮血管收縮,造成胎兒供血不足;另外由於對待產疼痛的不良反應,體力透支,常常到最後因產程過長,只好選擇剖腹生產。產痛的有效緩解可以減少產痛的不良生理反應到最低程度.所以,減輕產痛的好處是:

避免子宮胎盤的血流量減少,改善胎兒的氧氣供應。
避免子宮收縮的失調現象,增加順產的機率。
避免因疼痛過度而導致的不必要剖腹生產。
清醒合作的母親,百分之百的參與感。
  至於無痛分娩的方法,從傳統的拉梅茲自我調控、針灸到吸入性氣體麻醉以及靜脈止痛藥物,各式各樣的方法都有,只是一直無法讓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普遍認同。而現行的無痛分娩多採用硬脊膜外或脊椎給藥的方式,這種方法無論在止痛效果、止痛期間(與產程的配合)或副作用的發生比率、對胎兒的影響都是十分有效而合適的。也因此為國內外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所認同使用。

  在人的背部脊椎裏有二個地方(由一層堅韌的膜分隔的硬膜下腔和硬膜外腔),是所有傳送陣痛的感覺神經經過的地方。只要注射局部麻醉劑或其它止痛藥物到這些地方,那麼分娩的疼痛就可以大幅減輕,甚至有許多人可以完全不覺得痛。
....................................................................

硬膜外止痛法

  麻醉醫師會在背後大約腰部的高度,插入一支注射針到適當的深度,然後藉由這支針,將一條非常精細的導管置入到硬膜外腔。一般來說,這個過程約需要10~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藥物注射至硬膜外腔之後,需要大約10-15分鐘讓藥物發生作用。可採用持續注射的方式,並根據疼痛的程度不同來調整藥物的劑量,以持續維持止痛的效果。(本院大多採取持續注射的方式)。

  硬膜外止痛法是唯一一種能夠在分娩時,持續有效地解除疼痛,並且能夠讓您始終保持清醒的方法。 這些藥有時候可能會讓妳的腿感到麻痺,但是對嬰兒的幾乎沒有影響。 在產科醫師的幫助之下,在分娩的第二階段時您仍然能夠使用腹部的力量來幫助胎兒的娩出。 在必要的情況下,緊急的剖腹產,也可經由這條精細的導管施行麻醉,並且在手術後同樣也能經由這條導管來提供術後疼痛的處理。 當生產過程變得較長且困難時,或者在特殊情況下,諸如早產、臀位生產、雙胞胎或初期子癇時,硬膜外止痛法更是特別的有價值。
....................................................................


脊椎止痛法

  麻醉醫師使用一支很精細的注射針,將止痛藥物注射到硬膜下腔來達到止痛的效果,作用開始的時間大約5~10分鐘,而止痛的時間大約可以維持一至五個小時(視藥物的配方而定 )。這種方法作用快速而且確實,使用的藥物也較少,但是不能持續地給藥,也不能按照疼痛的程度來調整藥物的劑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快接近第二產程的初產婦,或是產程較快的多產婦。
....................................................................


什麼時候才可以做無痛分娩?

當產程確定開始時,子宮收縮頻繁,收縮有一定的強度,即可施行無痛分娩。太早使用無痛分娩,
   可能會延長待產時間。

什麼時候不可以做無痛分娩?

產婦的背部有感染的現象,血液凝固的異常,血小板小於十萬單位。

無痛分娩會傷害嬰兒嗎?

施行無痛分娩,是以維護母親與胎兒的安全為最高原則。無痛分娩的藥物濃度遠低於一般半身麻
   醉的劑量,經由胎盤吸收的藥物量微乎其微,對於胎兒並無不良影響。

無痛分娩會傷害脊椎神經嗎?

適當的評估和由具有專業麻醉技術操作的麻醉專科醫師操作,可減少神經性損害的發生機率。

無痛分娩會延長生產時間嗎?

過去在無痛分娩使用的局部麻醉藥,濃度較高,確實會延長產程;近年來的產科麻醉研究均使用
   極低濃度的麻醉藥物,發現產程因受到無痛分娩的影響而延長的機率,已經大幅降低。

無痛分娩真的完全不痛嗎?

疼痛是個人主觀的感受,因人而異; 止痛藥物的給予則可以精確定量。而無痛分娩並不是要做到完
   全不痛,完全不痛便不會知道如何配合用力。所以目的是減痛而非無痛。保留輕微的子宮收縮感覺
   ,去除難以忍受之產痛才是最好的無痛分娩方法。

是不是做了無痛分娩後,一定可以自然生產,而不會剖腹生產?

無痛分娩的主要作用是減輕自然生產的疼痛,和減少產痛的不良生理反應,無痛分娩可以降低剖腹
   生產的機率,但不可能完全避免。胎兒臍帶的壓迫、胎兒心跳的窘迫異常、產婦的產前異常出血等
   緊急狀況,都是需要緊急剖腹生產的。
....................................................................


剖腹生產後的止痛方法

  剖腹生產後之麻醉方法和術後止痛方法是息息相關的。若是使用全身麻醉,則較常用有效的方法是用病患自控式止痛。產婦使用組合微電腦處理機的精密輸液電動幫浦,精確地輸送麻醉性止痛劑至體內。機器有一控制鈕,當產婦感到疼痛突發時,可立即壓一次按鈕,即有一定量的止痛劑輸入病人體內,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到止痛之效果。若使用脊椎麻醉則可在麻醉當時便將止痛藥物注入,而可維持約一天之止痛;或是使用病患自控式止痛。硬膜外麻醉與無痛分娩所執行的硬腦膜外止痛,有相同的注意事項及作用方式,只是使用之藥物有所不同。而繼續使用硬膜外麻醉後留置之導管作術後止痛可以達到非常好之止痛效果。

  產痛的適當緩解、意識保持清醒的母親、對生產過程的全程參與感、及愉悅的待產,提供了一個順利生產的先決條件;現在的麻醉止痛專科技術,可以提供每位待產的母親一個安全舒適、沒有壓力的優良待產環境。而在已知的或突發安排的剖腹生產中,產科麻醉更是不可少的一環。麻醉醫師與麻醉護理人員專業的服務,不但可提供安全麻醉的保障,而良好的術後止痛也能使您的生產過程更有品質。希望藉由麻醉專科醫師的服務能使產婦揮別產痛,喜悅的迎向新生的小生命。

羊膜穿刺很危險?

自從1980年代超音波突飛猛進以來,藉助超音波即時監測來執行的侵襲性檢查,也蓬勃發展,這些檢查包括絨毛採樣,羊膜穿刺和臍帶血抽取等等,在發展初期,許多婦產科醫師都對這些檢查有很高的熱情,俗話說”瞎眼的不怕被子彈打到”,一時之間,各式各樣侵襲性檢查甚至胎兒治療都被勇於嘗試,可是這些熱情,在1990年代以後趨於平淡,年輕一代的醫師從此也失去向資深醫師學習這些技術的機會,因為這些資深醫師幾乎也都不做了,不做久了也不太熟,越不熟就越不願意做;不過,這些檢查或治療真的很危險嗎?

  身為出國進修後,在年輕一代醫師之中算是少數有能力執行上述全部檢查甚至子宮內治療的產前遺傳工作者,對這些問題有一些個人的體會,配合客觀的數據,今天就來和讀者分享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想法.

  診斷性的侵襲性檢查,不論是羊膜穿刺,絨毛採樣或臍帶血抽取,說穿了就是要取得胎兒的細胞來做檢查,早年絨毛膜穿刺曾被進行的很多也很早(有些在懷孕八九周就做了,其中很大一部份是做性別檢測),在1990年代初期,英國劍橋大學和我國台灣大學,接近同時報告似乎在曾經接受絨毛採樣的胎兒之中,日後發生手腳缺損的機會上升,於是,在台灣的特殊環境和民情下,絨毛採樣被打入冷宮,此外,由於一些生物技術的進步,羊水細胞經過培養後,再加上曾經獲得諾貝爾獎肯定的當代最重要分子生物學技術之一的”聚合脢連鎖反應”的配合應用下,似乎絨毛採樣已經被羊膜穿刺所完全取代.詳細討論絨毛採樣和羊膜穿刺孰優孰劣,不僅一般讀者一頭霧水,事實上也沒有必要把我們要訓練婦產科專科醫師的教材,拿來這裡重複,因為這些技術執行的時機,適應的範圍,是醫學問題,讀者或患者最關心的事情,應該是會不會危險,和是不是一定要做.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最簡單也最常用的一個判斷標準,當利多於弊的時候,就可以考慮來做,當然,利弊有的時候是很個人的東西,以羊膜穿刺為例,目前的流產率是兩百七十分之一左右,所以如果母血唐氏症篩檢的機率大於這個值,那麼因為沒做而生出唐氏兒的機會,就比即使是正常胎兒因為接受了羊膜穿刺而流產的機會來得高,於是照規矩,婦產科醫師會建議患者做羊膜穿刺;然而,母血唐氏症篩檢只能抓到約70%的唐氏兒,所以近年來又有較新型的篩檢,執行時間也從第二孕期提早到第一孕期.不過,無論是多早做,結合多少篩檢項目,從各家報告看來,也無法抓出所有唐氏兒,充其量敏感度(也就是檢出率)到90%.還是有10%會漏掉.不像侵襲性檢查,幾乎可以100%判定包括唐氏兒在內許多的染色體疾病,對於凡事喜歡要求保證的台灣同胞來說,應該最安心接受度最高囉?結果並不是,羊膜穿刺的流產率,或者一些以訛傳訛想當然耳的併發症像”扎到胎兒”等等,又使許多準媽媽們在面對要下決定時停滯不前.

  對於我們產前遺傳學家來說,目前台灣能夠執行染色體檢查的實驗室,得到衛生署認證的不過數十家,其中樣本數大的中心不到十家,我們也沒有那個工作吸納量,來做每一個懷孕的羊水檢查,所以目前我國還是執行以較有需要的孕婦優先,這些包括高齡產婦,曾經生過或懷過染色體異常小孩的婦女,母血篩檢高危險的孕婦,超音波異常的孕婦,習慣性流產的孕婦等等,也有一些準媽媽雖然沒有這些需要,但為了不要等到出生才開獎(因為低危險並不是零危險),自費全額接受檢查.

  到底多危險?如果絨毛採樣和羊膜穿刺在各自適當的週數去施行,流產率大約是0.5~1%,而手腳缺損或導致胎兒異常的機會並沒有高於背景(也就是沒接受檢查的族群)的流產機率;至於臍血抽取的流產率高一些,約1~2%,但是,很多時候,如果要做某一種檢查,其實都有其必要性,也不太有替代的方案.

  以往在受訓或當醫學生的時候,看到併發症的比例1%,覺得不高,等到做了主治醫師,才了解體會到,那些很低的數字背後,其實都有一個可憐的孕婦或患者,也許也有一個可憐被責怪的醫生,沒有人願意遇到併發症,就像我們沒人願意遇到車禍或意外,一個檢查就算危險性很低,遇到了對當事人就是100%,同樣地,多年前我問我一為專攻頭頸部腫瘤的老師”既然存活率那麼低,為什麼還要拼?”當時他回答我:”只要有機會,再低的機會如果這個患者剛好就是那個幸運兒,他(她)就被救活了,當醫師特別是腫瘤科醫師,病人要拼我們就要拼”.這也是我從事罕見疾病及胎兒治療的信念,我們臨床醫學告訴患者預後的機率並不是類似投資專家在分析線型,我們的機率背後代表的是人命或者健康,而每個人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和價值觀是不同的.不能太拘泥於一個數字.

  對於面對這些檢查要下決定的時候,我建議準媽媽們考慮一個問題,而不要一直去想一大堆機率(那些數字可能只是讓妳睡不著覺,沒辦法決定).我想,準媽媽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抽了流掉,和不抽結果生出一個異常的小孩子,我會如何取捨?”.我曾遇過因多年不孕或個人的宗教信仰或價值觀,認為無論如何孩子是自己的,有一些異常就算是唐氏兒也要好好對待他(她),也有一些準媽媽,沒有辦法忍耐一點點缺陷,深信”不能讓孩子一出生就輸在起跑點上”.這些信念無關對錯,只要是充分考慮過的,醫師都會站在專業的立場予以協助和支持,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想法.

  這樣,妳認為羊膜穿刺約兩百七十分之一的流產率危險嗎?

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睛

婦產科醫師的第三隻眼睛
作者:台大醫院婦產部施景中醫師
  超音波為高頻的聲納波,動物中如蝙蝠、鯨魚、海豚即是以聲納波作為行進間的導向定位,而早在人類在應用於臨床用途前,聲納波已廣用於工業及航海用途。早期的產檢,子宮內的胎兒對產科醫師而言,可說是一個深邃莫知的黑箱,胎兒的大小、胎位、是否有異常、羊水多寡、有無前置胎盤均不得而知;常要到小孩出生那一剎那,才知胎兒的性別;持續的產前出血,也無法斷定是否因葡萄胎、或有前置胎盤;連最起碼胎兒是否存活良好或已胎死腹中也無法知道。幸好科學的進步也連帶導致醫療的進展,台灣在1969年婦產科陳皙堯教授引進了第一台醫用超音波,子宮內的胎兒對產科醫師不再是無法探究的黑箱。由於電腦相關科技的進展,實時間、都卜勒、彩色甚或晚近出現的立體超音波一一登場,自此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一舉一動均可細膩的被觀察。

  目前產科超音波應用的時機,可分述如下。在三個月前,可以超音波觀察著床位置(是否有子宮外孕)及胎兒心跳,另外胎兒在此時為線性速度成長,對於無法確定受孕日期及胚胎實際大小者(如月經週期極不規則的婦女) ,可在此時藉由測量胚體頭臀徑而換算出實際週數及預產期。在11-14週時可藉由量測胎兒頸後透明區帶以早期篩檢唐氏症,16-18週時作母血唐氏症篩檢或羊膜穿刺時亦須藉助超音波,22週附近可檢查胎兒是否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水腦、無腦兒) ,心臟、肺部、腸胃系統、泌尿系統是否有構造上的異常,是否有神經管缺損,是否有侏儒症或肢體的重大缺失,胎盤著床位置及臍帶是否有結構異常等等。一般在胎兒七到八個月大時,可再追蹤一次超音波,去看看胎兒生長狀況是否有與週數符合、胎位是否有轉正,另外有些胎兒異常不會在之前的超音波篩檢出現(如十二指腸阻塞及部份的胎兒水腦),此時可再加以觀察。至胎兒九個月大接近臨盆時,再最後追蹤胎兒的生長是否有過大或太小等異常以給予適當之處置。

  胎兒超音波雖可幫助產科醫師瞭解子宮內的胎兒,但也非萬能的工具,譬如智商、視力聽力等生理功能就無法得知,筆者也遇過新生兒的父母責難為何未在產前以超音波診斷出胎兒有胎記,另人啼笑皆非。事實上超音波的目的乃在儘早發現可治療的胎兒異常,給予適當的諮詢,或會同小兒科、心臟科或小兒外科參與治療計劃,讓新生兒可在一出生即獲得最好的照顧,絕非要發現任何的問題(事實上也辦不到)而終止胎兒的生命。另外胎兒超音波也有死角照不到的地方,例如手指頭(因胎兒大部份均在握拳狀態)、肛門,而超音波的解析度對於小於1-2mm的病灶(如小的心室中隔缺損)也不易偵測出,尚須考慮胎兒姿勢無法配合(如持續趴著)、週數太大(骨頭鈣化使得音波無法透過)、羊水過少或母體脂肪過厚均可能使準確度大減,還有一些疾病在胎兒期絕對不會表現(如開放性動脈導管),因以上的因素使得胎兒超音波的準確度最高僅可達50-80%左右。至於超音波的安全性則無庸置疑(因為純粹為聽不見的聲波),倒是在十週前最好慎用波型都卜勒(pulsed Doppler)超音波做過久的檢查,其他的超音波檢查則無安全上的疑慮。

基因篩檢與發展遲緩

人類基因組有3x109個鹼基對(三十億),被包裝在23套染色體之內,而人類的智能發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小到一個基因,大到一整條染色體,甚至後天的刺激和養育過程,都和智能發育有關,所以追尋智能發育遲緩兒的病因,常常是一個複雜又無解的過程,除了常見的唐氏兒(Down syndrome), X染色體脆折症(Fragile X syndrome), 苯酮尿症(Phenylketouria)等等以當今科技有可能診斷出來的部份遺傳性疾病之外,許多都是病因不明.

  以遺傳諮詢的角度來說,就算診斷出來一個確切的原因,對當事人恐怕也沒有意義,因為能夠治療使得智能發育能夠趕上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對於家中其他成員,可能就有幫助,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無論國內國外,人們對於遺傳疾病都是以偏見的眼光在檢視,如果要發揮自己的愛心去幫忙,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願意,但是若是自己的家人要跟有遺傳疾病家族史的對象結婚,則很少不擔心的,門診常常有遺傳疾病的病友因為婚嫁的問題來求助,也有彼此有很遠的血緣關係的情侶擔心結婚會不會使下一代不正常?盡量找出原因,成為這些病友或病友家屬的期待。

  傳統的染色體鏡檢,可以檢查出染色體數目的異常(比方說,第21號染色體多一條就是唐氏症)以及較大段的增減,但是傳統鏡檢的解析度有限,大約是四百萬個鹼基對大小,小於這個大小的增減,用傳統染色體鏡檢就很難看出;人類數萬個基因之中,最大的一個是杜馨氏肌肉失養症(Duchene muscular dystrophy)的基因,也只有兩百四十萬個鹼基對,所以傳統的染色體鏡檢,檢查不出單一基因是不是有缺損.

  從90年代開始,融合分子生物學和傳統染色體檢查的螢光原位雜合反應開始蓬勃發展,有許多微缺損症候群(包括小胖威利Prader-Willi等)利用這類技術而被發現,這個技術也是我們醫院和我們這個實驗室主要的研究利器,一般來說,以分裂中期的染色體來說,利用螢光原位雜合反應可以把解析度進一步提高到數十萬甚至數萬個鹼基對,所以能夠檢出更多的染色體疾病.

  凡是一段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所影響的層次通常很多,包括心臟,智能和臉部五官等牽涉到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發育過程,最容易被影響,所以如果有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智能發育遲緩或者臉部畸型,染色體疾病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也有許多時候,用傳統的染色體鏡檢去檢查這些病童,得到的結果卻是正常,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讀者了解了我之前所說的,就可以知道如果使用螢光原位雜合反應,也許究能抓到更多的原因出來.近五年多以來,從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德州貝勒醫學院,以及英國的牛津大學等等,有學者發現,以往在傳統染色體鏡檢下被忽略的染色體末端,我們稱為端粒下的區域,事實上基因的密度很高,如果用螢光原位雜合反應的方法去篩檢,赫然發現在嚴重發育遲緩的族群之中,約6%是因為這種端粒下缺損,於是歐陸各國以及美國一些著名醫院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篩檢,在台灣,我們醫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確實也抓到一些案例,現在希望能進一步獲得政府的支持,來針對這個問題作大規模的研究。

  篩檢這種染色體末端的缺損有什麼困難呢?一般來說,二十三對染色體之中,第13,14,15,21,22號染色體的短臂末端沒有重要不可取代的基因,但其他十八對的短臂末端,以及二十三對染色體的長臂末端,都必須接受篩檢,平常我們針對如小胖威利症候群等疾病所做的螢光原位雜合反應,只相當於我們作一個染色體短臂或長臂末端的診斷,所以做一個全面染色體端粒下缺損篩檢的患者,等於我們作四十一個小胖威利的診斷,如果不是相當有效率的實驗室,是不可能做到的。

  承蒙上帝的賜福,我們實驗室現在能夠做這樣的檢查,而由於診斷儀器的進步,所花費的成本,也沒有高到一般螢光原位雜合反應的四十一倍,而是約在六倍之譜,雖然花費當然還是很高,然而,已經降到一般大眾可以忍受和負擔的範圍,也就是新台幣兩萬元左右,各方研究經費的支持,也是我們可以用這種幾乎是世界最低價的收費在研究和服務的原因,對此,我們相當感恩.

  讀者也許會問,那產前診斷能不能作?以技術來說,產前抽取羊水,絨毛,或臍血的檢體,除了做傳統染色體檢查之外,確實也可以加做這項檢查,但是,是不是有這個需要,就像頭痛是不是都要做電腦斷層一樣,我個人還是認為要審慎考慮,就算患者自費,具有醫德的醫生,還是會勸阻患者做不必要的檢查,但是,全面以螢光原位雜合反應來篩檢染色體端粒下缺損,的確給不明原因智能發育遲緩的病人,提供了一個能診斷出確切病因的新契機。

孕期營養

 楔子:孕育一個新生命,對媽媽的影響遠及於其人生後半期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因此,一套完整的孕產期照顧計劃應該包含:孕前準備、孕期照護與產後調理三大部份,不同的階段應配合不同的營養需求。

  世棒賽掀起了棒球的熱潮,期盼「全壘打」的加油聲響徹雲霄!孕育新生命的過程,正好比揮棒上壘一樣,每一位準父母都希望擊出「全壘打」,順利經歷這一場考驗;即使無法揮出「全壘打」,也希望能先上壘,再穩紮穩打,逐壘的推進至本壘得分。

  我們都曉得:打擊者要上壘,靠的是平日準備及審慎選球,「懷孕」也是一樣的道理。新的觀念已經建議:提早在懷孕前3-6個月進行飲食與身心狀況的調整,以便奠定成功的先機。懷孕後的三個時期,就如同由一壘逐壘推進至二壘、三壘及本壘,各階段配合的戰術不同,所需的營養也不同,應用得宜,才能順利回到本壘,迎接勝利的果實。而一次出擊的完成,代表著新的責任與新的開始,在迎接下次的挑戰前,適當的休息與調整,才能確保再一次完美的出擊。

  孕育一個新生命,對媽媽的影響遠及於其人生後半期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因此,一套完整的孕產期照顧計劃應該包含:孕前準備、孕期照護與產後調理三大部份,不同的階段應配合不同的營養需求。


上壘的戰術(孕前準備期)

大部份的女性在懷孕數週後才發現身體的變化,這時候一些決定性的影響已經形成,提早準備不但可以提高受孕力、給予胚胎最佳的營養狀況、也能讓媽媽及胎兒在懷孕與哺乳時有較好的情況,減少併發症與日後的不良影響。

孕前的飲食重點包括:

均衡多變化的飲食:每天攝取六大類食物,儘量包括20種以上的各式各樣天然、新鮮食物。來自於六大類食物的變化愈多,愈容易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如果平日有偏食的習慣,應及早改善。
2.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是判斷母體健康狀況與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及懷孕結果的重要參考指標,即早調整體重至理想範圍,才能減低孕期疾病的罹患率與死亡率。
理想體重=身高(公尺)2×22(±10%都屬於理想體重範圍)
酸的補充:缺乏葉酸是造成「胎兒神經管缺陷」的主因之一,神經管缺陷在懷孕初期發生。要預防此情況:應在懷孕前3個月開始補充。含葉酸豐富的食物包括:深綠葉蔬菜、枸櫞類水果〈柳丁、橘子〉、肝臟、酵母、豆類、核果類、小麥胚芽、全穀類、蛋黃及強化葉酸的早餐穀類與營養品,如仍無法達到建議量,在醫師或營養師的評估下,可使用補充劑。
得分的戰術(孕期照護期)

飲食的調整:孕期飲食是為保護胎兒與母體健康而吃,飲食不宜隨興或限制過度。在不同時期中,準媽媽的營養需求應作不同的調整。

熱量:第2、3期分別增加300大卡,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需,並為哺乳作準備。
蛋白質:各期分別增加2、6、12公克,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的1/2需來自高生理價值的動物蛋白,如奶、蛋、肉、魚等。搭配植物蛋白,如豆漿、豆腐……等黃豆製品。
鈣質:第2、3期增加500毫克,提供胎兒骨骼發育所需。奶類的份量安排在2份,配合高鈣食物,如:小魚干、牡蠣、海藻、黑芝麻、豆腐、大豆類製品……等,以確保足量的鈣質攝取。
鐵質:懷孕末期增加30毫克攝取量,除選擇鐵質含量豐富的食品(紅肉類、肝臟、豬血、豆類、深綠葉蔬菜、全穀類、強化鐵質食品、葡萄乾及乾果等),可能必須考慮使用鐵劑,以補充食物中無法達到的建議量。
維生素C與維生素A:懷孕期間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蔬菜、水果的選擇更為重要,每天至少安排3份蔬菜及2份水果,多選擇各種顏色(綠色、橘色或黃色)的蔬果。
葉酸:在懷孕各期應增加200-400微克,懷孕第一期應特別注意。
維生素B12:吃全素者可能攝取不足,應請醫師或營養師協助,以免發生惡性貧血,影響胎兒發育。
纖維質與水份:選擇纖維質含量豐富的蔬果及全穀類,配合每日6-8杯水份攝取,以促進身體代謝與預防便秘發生。
建議避免攝取酒、咖啡及茶,烈酒、濃茶與每日二杯以上的咖啡應絕對禁止。
體重的管理:不同時期,體重的增加有不同的變化:第1期增加約1-2公斤,第2、3期每週增加約0.4公斤。增加量依孕前狀況來調整─體重過輕,應增加較多的體重,體重過重,應減少體重的增加量;但不建議孕期中進行減重計劃。在感覺到胎動或懷孕20週時要開始為哺乳作準備,決定哺育母乳的孕婦,可容許體重上升較多,以備哺乳所需;若無法哺育母乳,體重增加的目標可適度下降,以促進產後體重能順利恢復。


懷孕體重的管理

孕前體重
懷孕增加的體重
   低於90%理想體重 14-15公斤

   90%-110%理想體重〈不哺乳〉 10公斤

   90%-110%理想體重〈哺乳〉 12公斤

   超過120%理想體重 7-8公斤

   懷雙胞胎 18公斤
      *懷孕20週前決定是否哺乳,以便設定20週後體重增加的目標。



孕期不適症狀的營養調理

不適症狀
時間
飲 食 調 理

孕吐
第6~12週
1.起床前先吃高醣低脂點心,如:如蘇打餅乾、吐司。

2.少量多餐,預防空腹,選擇富含蛋白質、醣類的食物。

3.避免油膩、味道重與易脹氣的食物。

4.水份在二餐中補充,正餐時要限制量。

5.可與醫師討論補充維生素B6。

6.薑茶可舒緩胃部不適,改善噁心的症狀。

7.聞檸檬、薄荷味或口含酸梅、檸檬/薄荷錠劑抑制噁心感。

便秘
第2~3期
1.選擇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全穀類食品、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2.喝足量的水,每日至少6-8杯,以使糞便柔軟,幫助排便。

3.黑棗汁〈Prune juice〉可能可以改善症狀。

脹氣

消化不良
懷孕第2期~生產
1.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2.避免汽泡式飲料、油炸及高脂肪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輕鬆的用餐氣氛,餐後勿立即躺臥。

心灼熱
第2期末~第3期出現,平躺或進食後症狀最明顯。
1.少量多餐,細嚼慢嚥。

2.水份攝取應安排在二餐之間,避免正餐時喝水造成胃部過度擴張。

3.在愉快的環境中用餐。

4.去除會造成不適的食物如,如:油膩、燒烤、刺激性食物。

5.進食後1-2小時內勿立即平躺,躺臥時將上半部墊高。

抽筋
懷孕末期
可能需增加鈣質的攝取。

水腫
懷孕末期
避免吃太鹹或含鈉量過高的食物。



休養生息的戰術(產後調理期)

  月回壘的過程可能使人精疲力竭,再次打擊前可有一輪的調整時間,就像懷胎及產程耗損了母體的資源,需要利用坐月子期間的補養來修復。傳統習俗認為:「坐月子是女性一生重要的大事,攸關日後身體的健康」,說明「休養生息」對母體體質調理的重要。

  因此,好好考慮過多的食物限制是否適合,在不熟悉自己的体質就妄自限制往往會得不償失。均衡與適度的坐月子飲食是每位產後媽媽所需要的,大魚大肉與過份的食物禁忌對現代婦女已經不適用;而為了身材,在坐月子與哺乳期間嚴格的限制熱量攝取也是不允許的。

均衡健康的飲食

不要設定太多的飲食禁忌,越多的飲食限制,愈不容易獲取足量的營養素,影響產後復原的速率。
選擇營養素含量豐富的六大類食物,哺乳媽媽在質與量上都需要增加,以提供熱量與營養素於泌乳時的需要;而不哺乳媽媽不需要增加熱量與營養素的攝取,但應注意飲食的品質。
飲食避免油膩、重口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多變化的新鮮食材為選擇原則。
傳統的觀念上,有許多的蔬菜、水果是坐月子的飲食禁忌,但提供蔬菜水果,可以減少便秘發生及提高維生素或礦物質的攝取。
攝取適當的水份,避免咖啡及酒精飲料。
減重計畫的執行:為了讓身體獲得足夠的補養,產後不適合馬上進行減重,最好經過6週的休養後再實行。以每週降低0.5-1公斤的速率,在產後10個月至1年內將體重恢復至懷孕前的狀況,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結 論

  揮出孕產期的「全壘打」是每一位準媽媽的最大心願!為了確保胎兒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發展,準媽媽們平日就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將自己調整於「身心健康」與「營養均衡」的備戰狀態,以面對懷孕上壘後的挑戰。懷孕期間,正確與適當的飲食計畫,可以幫助準媽媽們順利的回壘得分,享受勝利的成果。此時,不要忘了獎賞與鼓勵自己,安排足夠的休養計畫,以迎接另一新的挑戰。棒球比賽中,想要穩紮穩打,逐壘的推進至本壘得分,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需要靠教練團的指導;正如同孕產期過程中,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一樣,可以讓孕產婦們安全的渡過漫長的孕產期。

羊膜穿刺與絨毛採樣

什麼是羊膜穿刺?

在超音波導引之下,將一根細長針穿過孕婦的肚皮,子宮壁,進入羊水腔,抽取一些羊水的過程叫作羊膜穿刺。

利用羊水可檢查那些胎兒疾病?

大約有95%的個案,抽取羊水是要分析胎兒的染色體組成,其中最重要而常見的是唐氏症。有些單基因疾病,例如乙型海洋性貧血,血友病等,可以檢驗羊水細胞內的基因(DNA組成)得到診斷。此外,有一些胎兒體表上的重大缺陷,例如脊柱裂、腦膜膨出、臍膨出、腹壁裂開等,也可以定量羊水內的甲型胎兒蛋白,得到相當不錯的參考價值。

什麼時期是羊膜穿刺的最佳時機?

懷孕16週左右,也就是14~18週,是最佳的時機。小於14週的話,羊水量較少,羊膜穿刺的困難度較高;而週數太大的話,例如超過22週以後,則診斷出來的時候可能胎兒的懷孕週數太大,萬一要中止懷孕的話,會造成很多的困擾和較多的傷害。

抽完羊水後,羊水量會不會減少,是否會影響到胎兒的發育?

羊水大多是來自胎兒的小便。懷孕中期時,羊水量至少都在250西西以上。羊膜穿刺時,一般抽取20西西左右的羊水,佔整體羊水量不到8%,而且很快會得到補充,因此不需要擔心上述的問題。

羊膜穿刺會不會很痛,需不需要打麻醉針?

羊膜穿刺所用的針雖然較長(大約10公分)不過管徑卻很小,比一般抽血用的針還要細,而且孕婦肚皮的神經分佈較稀疏,所以對針紮的感覺較不敏感。一般而言,羊膜穿刺最多跟抽血一樣,不會很痛的,所以不需要局部麻醉。因為即使要麻醉的話,打第一針的時候,還是會痛的。所以局部麻醉是多餘的,有時可能反而增加藥物過敏或感染的風險。

羊膜穿刺後,胎兒流產的機率有多少?

不會超過千分之三。英國和美國曾經作過大規模的調查,得到這樣的結果。台大醫院迄今也作過一萬五千例以上的羊膜穿刺,其結果與英美等國的報告相似。

羊膜穿刺之後,除了有極低的流產率之外,會不會傷及胎兒?

在連續的超音波導引之下進行羊膜穿刺,不會傷到寶寶,不過孕婦還是會擔心。主要原因是,有一些孕婦的親朋好友在接受羊膜穿刺之後,產下有缺陷的小孩。不少人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一旦接受羊膜穿刺之後,所有的胎兒異常都是因此而引起的」。事實上,這種想法完全不合乎邏輯。因為即使染色體正常,也大約有2%的新生兒有某些缺陷。這些問題跟染色體無關,沒有辦法利用羊水分析診斷。即使當初媽媽沒有接受羊膜穿刺,這些缺陷照樣會出現。大家不應該把所有新生兒的畸型都歸罪到某一項特定檢查,這是不合理的。

羊膜穿刺之後,可能出現那些不舒服?

在扎針的地方可能有些疼痛,這跟打針或抽血是一樣的。極少數孕婦有一點點的陰道出血,或者分泌物比較多一點,這些現象通常在稍微休息,或幾天之內就會自然消失。但是如果有激烈的腹痛或發燒,明顯的破水,應趕快就醫。發生這些嚴重合併症的機會不會超過千分之三。

羊膜穿刺之後,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般而言,除了粗重的工作之外,一般工作可以照舊,不需要打針吃藥,依平常心作息即可。

羊膜穿刺之後,多久可以得到染色體的分析結果?

大約二至三週。羊水細胞的染色體分析不像一般的檢查,只要把羊水放進機器後,很快就可以得到結果。抽取出來的細胞必須經過培養,才會分裂到足夠的數量,這個過程通常要五到十天左右。之後,染色體還要經過染色、觀察、照相、放大相片、剪貼、審核的過程,因此需要這麼長的時間。

有一些報導指出,不必經由羊膜穿刺,即可從母血檢查出胎兒的染色體異常,這是否事實?

直接利用母體血液中檢查胎兒的染色體異常,是科學家日夜祈求的終極目標。不過到目前為止,除了極少數特例之外,基本上這個目標還是無法達成。雖然科學界很早就已經証實,母體血液中含有胎兒的細胞,不過數量卻極為稀少。要檢查到這些細胞,可能比大海撈針還難。另外需要向各位說明,母血的唐氏症篩檢跟羊膜穿刺有很大的差異。母血篩檢只能計算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而羊膜穿刺能診斷唐氏症,兩者相差甚遠。

羊膜穿刺之後,如果結果是正常的,是否代表胎兒一切都沒有問題?

一般而言,羊膜穿刺只針對染色體檢查,結果正常的話,只代表染色體(最常見而重要的是唐氏症)沒有問題,並不能排除其他非染色體所引起的疾病,例如大部份的先天性心臟病,智力障礙,兔唇顎裂,以及因為基因所引起的問題。換句話說,即使染色體的檢查結果正常,仍有大約2%的寶寶在出生時發現某些異常。

以羊水細胞檢查染色體的成功性與正確率有多高?

檢查的成功率高於99%。少數羊水檢體因為母親血液污染嚴重,細胞沒有辦法生長。另外因為其他因素,也可能無法得到細胞的染色體。這時候,可能要重新抽羊水。染色體結果的正確性高達99.8%以上。少數情況下,因母血細胞的污染,染色體異常的特性,會有極少比率的錯誤。

為什麼有些人在接受羊膜穿刺之後,醫師還要建議夫妻兩人回來抽取血液以供比對?

在少數情況下,羊水細胞會出現構造上的異常。比方說:A與B染色體各有一點斷裂;A斷裂的染色體接到B染色體,同樣地,B斷裂下來的染色體接到A染色體。在染色體斷裂又重新組合的過程,可能有一些重要的基因受到傷害,而引起某些缺陷,其中以智力障礙最常見。不過有些染色體的斷裂與重組並沒有傷害到基因,所以對寶寶沒有傷害。羊水檢查時,如果發現有類似的現象,醫師必須先了解父母的染色體組成。如果父親或母親跟胎兒有相同的異常,而父母本身並沒有異常的話,就代表在這個家族裡面,這種染色體的變異不會造成問題,可以斷續懷孕下去。另一方面,如果夫妻兩個人的染色體正常,唯獨胎兒的染色體出現構造上的異常,則胎兒可能有5%至10%的機率會出現某些缺陷,尤其是心智方面的問題,人類總共有46條染色體染色體上的每一點都有可能斷裂再重組,所以其排列組合的方式有無限多種,醫師碰到此類的染色體重組的時候,會先檢查父母的染色體組成,以評估胎兒可能受到的影響。

什麼叫作絨毛採樣?

胎盤組織在放大之後呈絨毛樣,所以絨毛是組成胎盤的最小單位。在超音波導引之下,經由子宮頸或腹部,將一根導管或細長針,穿入胎盤組織內,吸取少量的絨毛,作染色體、基因或酵素的分析,以診斷胎兒染色體或基因異常的一種方法,稱為絨毛採樣。

絨毛採樣的適當時機是什麼時候?

根據全世界很多研究報告,懷孕10週(從最後一次月經的起始日計算)以後都可以接受絨毛採樣。世界衛生組織曾追蹤21多萬位接受絨毛採樣的孕婦,發現懷孕10週以後的絨毛採樣不會增加流產機率(約1%),也不會導致新生兒的畸形,如肢體缺陷等。

絨毛採樣分為那兩種?其主要區別在那裡?

由於採樣途徑的不同,分為經子宮頸及經腹部兩種。經由子宮頸採樣時,孕婦的膀胱通常要有一些小便,如同內診一樣,孕婦必須脫掉褲子,躺在檢查檯上,醫師要用陰道撐開器打開陰道才可採樣。使用這種途徑的時機界於懷孕10至13週。經腹部採樣時,孕婦只要平躺在普通的檢查床即可,醫師將一根細長針穿透孕婦的肚皮和子宮壁,進入胎盤採集絨毛。可使用的時機從懷孕10週到足月皆可。經腹部絨毛採樣可以用於大多數的個案,只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因為整個胎盤都位在子宮的後壁,技術上較不容易採集到絨毛。

絨毛採樣可檢查那些疾病?

胎兒的染色體異常和單一基因疾病。基本上,絨毛採樣可以檢查的疾病項目跟羊膜穿刺的差不多。然而某些基因疾病的診斷需要比較多量的DNA,例如甲型海洋性貧血等,在這種情況時,採取絨毛作診斷會優於羊膜穿刺。

絨毛採樣時是否需要麻醉?

不管經由子宮頸或腹部採樣,兩者都不需要麻醉。經由子宮頸採樣者因為需要漲膀胱所以會有尿液感,但採樣時不會疼痛。經由腹部採樣者,雖然使用的穿刺針較羊膜穿刺者稍粗,不過也不會很痛,不用擔心。

懷孕早期服用藥物,照射X光等是否可以利用絨毛採樣或羊膜穿刺來檢查胎兒的健康狀況?

基本上,所有胎兒畸型中因為服用藥物或照射X光所引起的只佔1~2%而已。即使有影響的話,通常也不會改變染色體或基因的組成,所以絨毛採樣或羊膜穿刺對這些個案是沒有什麼幫助的。

接受絨毛採樣的孕婦,事後有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一般而言,不需要特別注意;日常活動可以照樣進行。接受經子宮頸採樣者,術後前幾天幾乎都會有少量的陰道出血。而接受經腹部採樣者,針刺的地方或多或少有一些疼痛,少數人也會有一些陰道出血,這些都是正常的,不必擔心。如果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例如出血量多,破水(從陰道流出大量的水狀液),下腹部劇烈疼痛,或者有畏寒發燒的現,則應該儘早就醫。

絨毛採樣之後多久可以得到報告?

依照檢查的項目而異。如果是為了檢查染色體,如同羊水細胞,絨毛細胞也要經過培養和分析的過程,一般大約需要兩週才能得到染色體的診斷。如果是為了檢查單一基因疾病,短則一週,長者可能要到三週才會有檢查報告。

接受羊膜穿刺或絨毛採樣者有多少機率其檢查報告會是異常的?

一般而言,染色體異常的比率約在2-4%,而隱性遺傳基因疾病的異常率為25%,顯性遺傳基因疾病的異常率為50%。

人類有多少個基因?目前能夠診斷的基因疾病有多少種?

人類大約有10萬個基因,分佈在23對染色體上面。很可惜目前全世界科學界了解很清楚的基因數目並沒有很多,只有數百個而已,所以很多基因疾病目前並無法產前診斷。歐美和日本正積極從事人類基因體的研究計劃,可望在最近幾年了解人類DNA的全部排序。一旦此一計劃完成,對於單一基因的研究和診斷會有相當大的貢獻。


目前國內可以利用羊膜穿刺或絨毛採樣診斷的單一基因疾病有多少種?


有些單一基因疾病非常罕見,有些則症狀不嚴重,不需要產前診斷。目前國內較常產前診斷的單基因疾病大約有10多種,如甲型和乙型海洋性貧血,甲型和乙型血友病,裘馨氏肌肉萎縮症,脆弱X染色體症,第一和第二型肝醣貯積症,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男性女性化症,漢亭頓舞蹈症,苯酮尿症,脊髓肌肉萎縮症,第一型神經纖維瘤症,成年型多囊性腎臟病,少數黏多醣症等。

羊水量對胎兒的影響

羊水,是位於羊膜腔內包圍著胎兒的液體,對於胎兒有緩衝的作用,也提供一個像游泳池的空間,讓胚胎在其中能長大,運動,變換位置.在16周以前,這些液體是由胎兒的皮膚,胎盤表面,臍帶表面所分泌的液體佔大部分,但是滿16周以後,胎兒開始會吞下這些液體,加上腎臟的開始作用,胎兒的尿液排出到羊膜腔內,經由吸收和胎兒把這些液體吞到消化道,構成所謂的羊水循環,也因為這樣,羊水的量在16周後大幅度增加,小胎兒也得到足夠的空間快速長大,到了將近足月的時候,由於胎盤功能減退,供養進胎兒的血液減少,胎兒的腎臟所排出的尿液也減少,於是羊水減少,直到生產.

產前診斷抽取羊水來檢驗有沒有唐氏症等疾病,一般產前遺傳專家建議在胎兒頭寬(Bipareital parameter)大於3公分,也就是大約15-16周才能做,原因也在此;我們抽取羊水,需要至少20cc來取得足夠的羊水細胞來培養,但是在胎兒的腎臟還沒有開始有功能前,整個羊水的量只有100-150cc,抽出20cc事實上是排空了很大部份比例的羊水,會造成早產和胎兒手腳因為空間不夠而導致的角度異常(向外翻或內翻),但是當羊水的量已經多到抽取20-30cc羊水出來做檢查之後還綽綽有餘的程度時,抽羊水就是一件相當安全的檢查,它的流產率就降到比較能讓人接受的低水準(約兩百七十分之一).

從以上對於羊水成因的敘述,讀者接下來可以想像什麼時候羊水會過多?首先我們來看羊水過多的定義:在比較傳統的教科書,定義是大於2000cc,不過這個定義沒有實用價值,臨床上我們是用超音波的估計,來作為定義:以孕婦的肚臍為準,把孕婦的肚子分成四個象限,每一個象限羊水的深度中取最深的,四個象限總和如果大於25公分,就可以確定是羊水過多,最常見的羊水過多的原因,包括胎兒因為消化道阻塞無法把羊水吞進去,或者因為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有異常,沒有辦法吞嚥,而使得羊水過多,我們在接到這樣的轉診或者這樣的患者時,會用超音波仔細檢查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如果找不到異常,很多時候,孕婦可能患有?娠糖尿病,有關於為何?娠糖尿病的媽媽會有羊水過多的毛病?目前其實還沒有定論,但是推測的原因分成兩項:首先,媽媽的血糖較高,娃娃也會較高,所以娃娃比較不會去吞羊水(一個已經吃飽的娃娃當然比較懶得動嘴巴),另一個推測是就像成人糖尿病的患者剛發病常常有多尿的現象,娃娃也會一直排尿使得羊水的生成大於被吞嚥的量而造成羊水過多.

至於羊水過少,臨床上的定義是四個象限最深的值總和小於5,羊水過少的成因,最常見的是破水,也就是羊膜腔因為外力撞擊或者發炎,破了一個洞讓羊水流出來,其次一個嚴重的成因是胎兒的腎臟沒有發育,或者要排出泌尿道的路徑上從輸尿管膀胱一路下來到尿道有阻塞.胎盤的功能因為媽媽有高血壓或腎臟病而變差,也有可能造成羊水過少.

那麼,羊水過多或過少有什麼後遺症?羊水過多,會對媽媽的子宮負擔加重,原本只有28周大小的子宮,一下子變成有32周大小,則可想而知的會造成早產,即使現在新生兒科非常進步,媽媽的子宮還是胎兒最好的保溫箱和生長環境.因此常常,產科醫師必須加以處理,對於從事胎兒治療的醫師來說,放掉多餘的羊水,讓媽媽的子宮減少負擔,是一個並不困難的治療手術,也有一些藥物,可以減少胎兒的尿量.以本人個人的經驗和國外的報告,減少羊水對於羊水過多的患者,確實可以改善新生兒的預後和減少早產.

羊水過少,就會有致命的結果,從一開始的描述我們知道,羊水過少,則胎兒能夠生長的空間就受到限制,胎兒不僅體重沒有辦法增加,手腳也沒有辦法伸展和生長,甚至最重要的肺部發育也因為胸腔沒有空間擴大,而無法發育.在遺傳學的術語來說,這些因為羊水過少而造成的胎兒畸形,不是因為基因或染色體的先天原因,而是受到羊水過少導致的二次的機械性傷害,我們稱之為波特後遺症(Potter sequence).

讀者到這裡應該可以想到,既然羊水過多可以用放水來治療,羊水過少應該也可以用補充的方法來解決,確實也是如此,法國和義大利的大規模研究顯示,以溫的電解質等張溶液灌注入羊膜腔,確實改善了預後.不過,能夠有這麼多樣本,在相當的原因是這兩個國家都是天主教國家,對於中止懷孕比較沒有辦法接受;在新教國家如英美德荷或北歐國家,就不會有這麼多媽媽選擇挽救,何況,要挽救必須要面對隔一周或兩周就要扎針灌一次,每次都有感染的風險,而且在太早發生的案例(比如18周),能夠救回來的機會其實不高.筆者是少數國內常規有在提供以電解質溶液灌注來治療羊水過少的醫師,也累積相當的經驗,治療本身對我來說並不困難,確實也有一些很成功的案例,媽媽們還成立網站紀錄懷孕的整個過程.這是從事醫師這個行業很大的成就感和回饋;然而,羊水灌注不是萬靈丹,胎兒後來發育如何,其實還是看個別的情形,我只是希望提供給不願意直接放棄的媽媽一個機會,而這些接受治療或尋求意見的媽媽,也真的很讓人感動.

羊水過少如果是因為泌尿道阻塞,除了羊膜腔灌注這種治標的方法,也可以以子宮內胎兒治療的方法設法使胎兒的尿從阻塞的地方分流到羊膜腔,完成羊水循環,相關的技術發展從1980年代開始,常常是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常客,筆者和幾位國內的同好醫師,也曾經成功挽救過幾例.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多胞胎懷孕的一些併發症也包括羊水過多,而產科醫師聞之色變的羊水栓塞也是與母親對於羊水發生過敏性休克有關,這些將來會另文討論,我們產科醫師對於羊水是抱著又敬又畏的心態,在孕期中密切注意羊水的量,其實提供了胎兒生理情況監測的一個重要指標,當妳讀完這篇文章之後,除了關心胎兒的性別和體重之外,準媽媽是不是也可以開始關心一下:羊水的量是不是剛剛好呢?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一個沒有徵兆、無法預防而且死亡率甚高的產科急症。統計報告發生率大約每8,000到80,000次活產中有一次可能併發羊水栓塞,因目前發生的機會並不多無法有更精確的統計數據,而分娩併發羊水栓塞,其中大約有6~8成的患者因此死亡。對產婦的家庭與醫療團隊而言,都是潛藏暗處無法躲避的惡魔。

文/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靜儀 執行/林佩蓉

【羊水和羊水栓塞】
胎兒在母親子宮裡被羊膜所包圍,羊膜腔中充滿的液體,就是羊水。羊水一般看起來是澄清淡黃色的,胎兒會將它吞嚥進去,也會把尿液排入其中;羊水中更是包含著從胎兒身上剝落下來的皮膚細胞、胎脂毛屑,足月後胎兒也可能把胎便排在羊水之中。
大部分的情況之下,這些羊水中的細小物質會跟隨著分娩,自然且完全的由產道排出,其中有一些部分的胎兒細胞卻可能經由胎盤和母親子宮之間的血液交通,進入到母親的血液循環系統之中。
羊水栓塞的命名來源即是認為這些進入母親循環系統中的羊水或其中的胎兒細微組織,在血管中造成類似「栓塞」的作用,而引發休克等症狀。
羊水栓塞VS.妊娠過敏症候群
新的研究方向都顯示,羊水栓塞其實類似一種嚴重急性的過敏,似乎發生羊水栓塞的產婦,是對羊水中的某些成分出現急性過敏的現象,導致全身的免疫反應,而使身體重要器官被自己的免疫細胞急遽破壞,導致心肺衰竭的嚴重症狀。也因此有些學者已經提出「妊娠過敏症候群」取代「羊水栓塞」這個診斷名詞。
發生羊水栓塞的真正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在近幾年來的研究中發現,沒有發生「羊水栓塞」的產婦,血液裡也可能發現有羊水細胞和胎兒的細胞組織;也有科學家把羊水和胎盤細胞打入兔子的血管中,卻並不是每隻兔子都會出現「羊水栓塞」的症狀。也就是說,羊水栓塞並不是像字面上這麼單純「血管被羊水塞住」,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機轉。

【羊水栓塞的症狀】
羊水栓塞的發生,通常就像是惡夢來襲一般的快速與難以置信。多半在剛剛產下胎兒或是胎盤後,產婦會突然的出現「吸不到氣」的感覺,然後在轉眼間血壓急速降低、心肺功能衰竭、抽搐、神智不清、休克,甚至出現產後大出血、凝血機能不良以及死亡的情況。有少部分發生在胎兒娩出之前,那則會出現胎兒窘迫的現象,連寶寶也必須緊急急救。
過去曾以母親肺血管循環系統中出現胎兒組織與否來做為羊水栓塞的診斷依據,但目前普遍認為假如排除其他產科急症的可能,就可以診斷為羊水栓塞並且儘速給予適當的治療。
【醫療團隊的處置方式】
當產科醫師發現產婦出現羊水栓塞的症狀之後,會需要馬上召喚所有可以動用的醫療團隊來進行緊急處置。此時的患者要立即給予氣管內插管和呼吸器協助呼吸,點滴輸液矯正低血壓和休克,甚至包括心臟按摩與輸血。
假如此時胎兒還沒娩出,胎兒會因為媽媽心肺功能衰竭而在子宮內缺氧,因此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一邊進行對母親的急救,一邊讓小寶寶趕快生出來。所以一旦發生羊水栓塞,不但產科的醫師與護理人員必須緊急判斷與處置,甚至需要內科醫師和小兒科醫師、麻醉科醫師等醫療團隊的協助。
根據統計,在羊水栓塞剛剛發生的一小時之內,因為心肺功能的障礙就可能導致50%的死亡率。
【尚未發現治療方法】
有個案報告利用體外心肺循環機暫時取代受損無法工作的心臟和肺臟,等待這兩個重要器官慢慢恢復功能;也有個案報告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試著把身體裡的「發炎因子」、「過敏反應素」給「洗」掉;不過這些都只是少數,真正治療羊水栓塞的方法,可能要等到我們真正弄清楚羊水栓塞的發病原因之後,才可能找的到吧!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藥品或醫療方式可以治療羊水栓塞。雖然基於「過敏理論」,有研究建議給予一些降低過敏反應的藥物,以減少患者自己免疫系統對自己血管系統和肺泡細胞的傷害,但也尚未得到一致或足夠顯著的治療成效。
因此,當羊水栓塞發生,醫療團隊能夠給予的是「支持療法」,也就是針對各個受損或失去功能的系統給予協助。譬如血液無法凝集而造成大量的出血,就給予足夠而且適當的血液輸液治療;肺功能衰竭,就給予呼吸器幫忙呼吸;血壓過低心臟功能衰竭,就給予藥物矯正等等;使身體其他器官不要再受到傷害並維持基本的生命徵象:血壓、心跳與呼吸。

誰會發生羊水栓塞?可以預防嗎?
過去曾有報告表示羊水栓塞和催產素的使用有關,但在1993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研究已經排除這個說法。高齡、難產或者多產次等也曾報告與羊水栓塞有關,然而目前沒有哪些原因是確定的羊水栓塞因子,也沒有羊水栓塞的前兆症狀。
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辦法告訴懷孕的婦女,誰是羊水栓塞的高危險群、誰沒有發生羊水栓塞的可能、或者發生哪些症狀表示她可能在未來發生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是無法預估也無法預防的。

【不容忽視但也不須恐慌】
雖然羊水栓塞是一個危險並且有高致死可能的產科急症,也無從預防或避免,但是這並不表示所有孕產婦必須恐慌。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在最近幾年已經逐漸降低,這和羊水栓塞的相關致病機轉研究與疾病治療工具的進步都有關。醫護人員對於羊水栓塞的警覺,立即給予積極治療有助於降低羊水栓塞的死亡率。
孕產婦面對羊水栓塞這個疾病,應該由控制其他產科合併症的方向來考慮。規律的產檢,適當的產前照顧,可以減少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者子癲前症的可能;或者已罹患產科相關合併症的孕婦,能夠密切追蹤並且配合治療,則當發生心肺功能異常、休克等症狀時,可以讓醫療團隊儘速排除子癲症、血壓危象或是電解質失衡情形,而在第一時間釐清是否發生羊水栓塞而給予適當的治療,這是所有孕產婦不論面對羊水栓塞或是其他產科併發症時,較為積極正面的態度。

子癲前症與子癲症
「子癲前症」指的是妊娠20週以後出現高血壓,同時至少合併有蛋白尿或水腫的症狀。而「子癲症」是指妊娠20週後,一直到產後產褥期間出現高血壓同時合併痙攣抽搐。這些症狀會使胎兒發育不良或是胎盤早期剝離、造成死胎的機會增加。因此在每次產檢都會量血壓及檢查尿蛋白,以期早期發現。

胎兒手部畸形

胎兒手部畸形的發生率並不高,僅約0.7%左右,常見的狀況有曲指畸形(camptodactyly)、併指畸形(syndactyly)以及多指(趾)畸形(polydactyly)等。他進一步說明,胚胎的四肢發育是發生於妊娠3~8週之間,在這段時間內,許多內在或是外在的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其正常發育;內在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或是胚胎本身染色體異常,而外在因素則包括有:(1)羊水腔內羊膜帶(amniotic band)的影響、(2)孕期中有病毒感染,例如弓形體(Toxoplasmosis)、德國麻疹病毒(Rubella)、鉅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3)使用藥物如:沙利竇邁(thalidomide)、抗凝血藥(Warfarin)、抗癲癇藥(Phenytoin)及(4)酗酒等。此外,有5%左右的手部畸形是屬於其他胎兒多重器官畸形中的一部分症狀。

媽咪攝取太多的維生素A

媽咪攝取太多的維生素A,會導致早產和胎兒發育不健全,因此每日只建議攝取400~1250微克的維生素A,而像豬肝這種富含維生素命A的食物,孕婦切忌過量進食。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懷孕一個月

妊娠 1 個月(1~4週)
受孕的過程
成熟卵子→排卵→受精→受精卵分化(受精卵)→胚囊→著床

胎兒成長
胚囊直徑:約1公分
胚囊重量: 約1公克 約1塊小薄餅的重量

母體正常變化
子宮底高度: 正常大小
羊水量: 約10CC
第3週:少部分婦女在受精卵著床時會感覺到白帶中有血絲或有點狀出血,此時基礎體溫在高溫期。
第4週:有些婦女會感覺下腹有點悶痛,像月經來潮前的症狀。

第1週
卵泡形成
月經第1天:卵巢內有一個或多個卵細胞逐漸長大成卵泡,子宮內膜逐漸增厚。
月經第7天:主要卵泡大小為10mm,子宮內膜增厚為5mm。大部分婦女的月經都已結束,基礎體溫表的曲線仍在低溫期。

第2週
排卵.受精
第14天:在腦下腺激素的刺激下,卵泡愈來愈大,排卵前的直徑約為18mm以上。排卵前的子宮內膜厚度則為8~10mm。
第14~16天:卵泡受到血中急速增加的荷爾蒙刺激而破裂,並將其中的卵子排出,即所謂排卵。通常排卵是由兩側卵巢之一排出,而且只排出一個卵;極少兩側卵巢同時排卵或排出多個卵,可能造成因素之一為服用排卵藥。
排卵前3天、後1天(排卵期):卵子在體內可存活12~24小時,精子可存活24~72小時,若在此期間有性行為,則精子由男性生殖器官進入陰道→子宮頸→子宮腔→輸卵管,在輸卵管外側三分之一處和卵子結合成受精卵,此過程稱為受精。

第3週
著床
1.排卵後的卵泡形成「黃體」,黃體主要分泌黃體素──安胎素,使子宮內膜更加增厚如海棉般柔軟。
2.受精卵經細胞分裂成4~8個細胞體,於受精後的第4或5天回到子宮腔,在子宮內膜所分泌的液體中浮游約3日,即埋入子宮內膜,稱之著床。

第4週
確定懷孕
1.此時的胚胎是一團細胞群,正快速分裂及成長。
2.胚囊外層細胞會分泌人類絨毛激素(HCG),較多量的HCG會釋放入母體血液裡,並經由腎臟排泄於尿液中;只要尿液中有足量的HCG,即可以驗孕試劑檢查出來是否有受孕。通常於下次月經該來而未來的前2~3天驗孕較準確。但最準確的做法是照超音波。

雖然子宮在懷孕12週內會慢慢變大,但是整個都還在骨盆腔中,不會有任何改變,直到3~4個月後,才會感覺到肚子隆起。

在懷孕一個月後,子宮頸開始變軟,腺體也有所改變,特別的是,在子宮頸內會產生很黏的黏液,把子宮頸的出口塞住以保護胎兒,等到快生產時這個「黏液的塞子」才會掉出來,並出現產兆的一種「現血」現象。

卵巢在懷孕後會停止排卵並產生黃體,分泌在懷孕初期維持胎兒與子宮內膜有重要功用的黃體激素,有時黃體會長得很大,直到懷孕8~9週胎盤漸漸成熟時,就可取代卵巢黃體的功能。動物的實驗中發現,在懷孕7週以前把卵巢切除,胎兒會流產,不過在7週以後切除,就不會產生影響。

懷孕後的第一個月常會有刺、脹痛的感覺,第二個月後會慢慢變大,也因乳腺增大的結果會有許多結節出現,血管也會變得較明顯,乳頭和乳暈的顏色開始變深。在後期,只要輕輕按壓乳頭,可能會有黃色濃稠的液體出現,稱為初乳。

心跳速度在懷孕的時候平均每分鐘會增加10到15下

在懷孕的初期與後期,膀胱受到子宮壓迫會有頻尿、勤跑廁所的狀況出現。

受到壓迫及荷爾蒙的影響,腸胃的排空及蠕動會變得比較慢,另外,因為食道括約肌較鬆弛,加上子宮的壓迫,也常會有時胸口灼熱、反胃的感覺。

在懷孕後因下腔靜脈受到壓迫,使血液回流而產生痔瘡問題,通常生完寶寶後會逐漸回復

牙齦變軟且有充血現象,所以很容易有出血現象或腫脹造成牙齦的小腫瘤,不過大部份都會慢慢消退。

學者Keenan在1998年曾做過研究,發現在懷孕後期,孕婦的確有記憶減退的現象,但是時間不長,在生完小孩後很快就會恢復。

高齡產婦的產檢與飲食

目前醫學界對高齡產婦的定義,是指35歲以上的懷孕婦女。

高齡產婦的產檢重點
國內目前建議在16~20週時做羊膜穿刺檢查

20~24週進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以確定胎兒的染色體及健康狀況無虞。

目前政府的優生保健政策是要求年齡超過35歲的孕婦、母血篩檢呈現陽性反應者、曾生過染色體異常或畸形嬰兒者、家屬或配偶有染色體異常的病史者,都要接受羊膜穿刺檢查。

有些國家因高齡產婦比例較高,會建議先做11~13週的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15~20週的母血唐氏症篩檢,如果檢查屬於高風險才做羊膜穿刺;這些篩檢的原則,各國有不同的建議。

而在孕期約24~28週時,則可進行葡萄糖水篩檢、抽血篩檢,檢查媽咪是否有妊娠糖尿病。

並非所有醫院都會對孕婦做此項篩檢,部分醫院只針對高危險群孕婦如胎兒較大、前一胎生過較大的寶寶、有家族糖尿病史的準媽咪,才會做葡萄糖水篩檢。

◆頸部透明帶檢測
主要原理是胎兒頸部後方的皮下積水空隙,在超音波掃描時會出現透明帶狀,
再測量介於皮膚和組織間的空隙厚度,有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形的胎兒,
其頸部透明帶會增厚。目前會利用超音波測量的結果合併母親年齡,以電腦軟體計算並評估胎兒唐氏症的機率。

◆母血唐氏症篩檢
利用抽血檢驗孕婦血中甲型胎兒球蛋白及游離型人類絨毛性腺激素,再配合孕婦的年齡及體重來計算胎兒為唐氏症的危險比率,針對結果為高危險群之孕婦再建議做羊膜腔穿刺檢查,可篩檢出60~70%的唐氏症胎兒。

◆羊膜穿刺檢查
根據超音波所顯示的胎兒及胎盤位置,以一細長針由腹部穿刺入羊膜腔吸取約10~20cc.的羊水,送細胞培養及染色體分析,主要是針對胎兒的唐氏症、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囊腫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等先天遺傳疾病和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基因分析,還有胎兒成熟度的鑑定、開放性神經管缺損和子宮內胎兒溶血的診斷。

◆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除一般超音波所做的成長測量、胎位、羊水、胎盤位置、重大畸形的檢測外,還包含胎兒頭頸部(大腦、脈絡叢、腦室、中線及小腦)、胸部(胎心四室像、主血管血流、肺葉)、腹部(肝、腎、脾、膀胱等內臟器官及臍帶)、脊椎、四肢及性別判斷等具診斷意義之檢查,用以排除先天性疾病的可能。但是,許多先天性疾病或畸形不一定能立刻呈現,因此,高層次的超音波檢查也只有80%的診斷率。

孕婦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產生水腫;加上高齡產婦可能因身體狀況較差,水腫等孕期不適症狀也會較嚴重,因此蛋白質的攝取愈發重要。王瑞生醫師解釋,蛋白在血管內的功能便是將水分吸附、留在血管內;一旦血管內白蛋白濃度降低,血管中的水分便容易於微血管處滲入組織,使水分留滯體內,造成水腫。

懷孕20週之後,胎兒從母體獲取的鈣含量會逐漸升高。若孕婦攝取鈣質不足,容易影響胎兒骨骼與牙齒發育,也會影響新生兒的智力與神經系統發育。就孕婦本身而言,若缺乏鈣質,易有抽筋、腰腿酸痛、骨關節痛、浮腫等現象,甚至還會導致高血壓、難產、骨質疏鬆、軟骨症、產後乳汁不足等疾病。

孕婦為供應胎兒成長及體內循環的需要,因此血液需求量增加,鐵質的攝取量更加重要。若孕婦對鐵的攝取不足,不但容易貧血,且易有早產及新生兒體重不足的現象發生。

葉酸與胚胎的神經管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孕婦若缺乏葉酸,易造成胎兒無腦症、脊椎裂症。王瑞生醫師表示,胎兒的神經管是最早發育的,因此媽咪在懷孕前8週左右及懷孕初期三個月間,便可開始補充葉酸;一般建議懷孕前每日攝取量為0.4毫克,懷孕後可增加至0.8毫克。

妊娠早期唐氏症篩檢

妊娠早期唐氏症篩檢

檢查週數:11~13週
對象: 34歲以內的孕婦應做此篩檢,34歲以上的孕婦則應考慮直接接受羊膜穿刺檢查。
目的: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機率。
費用:需自費,費用各家醫療院所不一,約介於1000~1500元間。
檢查與診斷:台灣一般是在14~20週間做中期篩檢(母血唐氏症篩檢),但目前已有少數醫院像國泰、長庚已提前到11~13週做初期的篩檢,因此時可合併測量胎兒後頸部的透明帶,將此結果列入計算之中,再配合孕婦年齡、體重等變數,用電腦計算出此胎懷有唐氏症的機率是否偏高,準確率約85~90%。一般是以1/270為參考值,若計算出的數值大於1/270,或是胎兒後頸部透明帶厚度大於3.0mm時,就應進一步接受羊膜穿刺術以確定診斷。

胎兒後頸部透明帶(BOX)
所謂「胎兒後頸部透明帶厚度檢測」,是利用超音波掃描,測量胎兒頸部後方皮下積水的空隙厚度。大部份正常的胎兒,都可看到這個透明帶,但染色體異常的胎兒,特別是唐氏症兒,頸部透明帶會明顯增厚,並有鼻骨發育不良的現象。但在進行超音波掃瞄時,必須經由胎兒的正側面才能測得頸部透明帶的厚度。

避免過敏兒,從娘胎做起

孕期調理

孕期避免過敏飲食
避免生出過敏兒,從娘胎做起

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 林妙卿
輯╱張玉櫻

過敏問題日益嚴重!如何避免生出過敏兒,是所有孕媽咪的期盼,尤其是本身就有過敏體質的孕婦更要注意。那麼要如何避免生出過敏兒呢?必須從一懷孕時就開始做起!

懷孕期間母體荷爾蒙的改變,會影響到身體的免疫系統及過敏反應,這些荷爾蒙有類似類固醇的作用,會削弱身體的過敏反應,以便減少對胎兒的排斥(因為對正常的身體而言,胎兒是多出來的東西,身體會把它當作異物看待而排斥它)。奇妙的是,對於其他體外來的真正異物,母體的免疫機制反而是提高的。

有過敏體質的孕媽咪

◎氣喘
原本有氣喘的女性一旦懷孕,氣喘發生的頻率會提高,甚至有的人會在懷孕時初次發作氣喘。所幸,氣喘的嚴重度會變輕,而且很容易被藥物控制。
氣喘發作會降低供應給胎兒的氧量,若沒有好好控制,比較容易發生早產及胎兒體重過輕的現象。大部分氣喘藥物對孕婦及胎兒是安全的,但還是建議劑量盡可能放低。


◎過敏性鼻炎
不少婦女常常在懷孕時才初次發作過敏性鼻炎,孕媽咪會有鼻塞、鼻癢及鼻涕多的症狀,是孕期荷爾蒙激發所造成的。


◎濕疹
這是過敏體質特有的皮膚症狀,或許是因體內荷爾蒙具有類似類固醇作用的緣故,濕疹的狀況反而改善了。


◎蕁麻疹
懷孕期間皮膚有蕁麻疹及類似過敏紅疹的情形相當普遍,搔癢、丘疹、斑點就是它的特徵,尤其是下腹部及大腿上端會奇癢無比。懷孕後期會稍緩解,一生下寶寶後,紅疹很快就消失。

未出生,先過敏?

◎過敏與遺傳有關
若孕媽咪有過敏體質,則寶寶有30%的機率會有過敏體質;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則寶寶有過敏體質的機率會提升到6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氣喘,則寶寶有過敏體質的機率更可達到80%。
◎過敏與孕媽咪所處環境及飲食有關


抽菸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抽菸,會使寶寶將來較可能有過敏體質;如果寶寶被生下後又處在二手菸的環境下,那麼過敏的機率更會增加。


初生季節
如果父母都有過敏的寶寶,出生季節剛好是花粉傳播的季節(台灣通常為春、秋季節),那麼寶寶罹患鼻子過敏及氣喘的機率會提高。


飲食
懷孕末期若吃了會激發過敏反應的食品,均可能使寶寶有過敏性疾病。因此有過敏傾向的孕媽咪應多留意以下事項:
* 避免過量喝酒。
* 避免食用會激發過敏的食物。
* 避免過度暴露在狗、貓等寵物及家塵中。
* 在孕期中仍可常規繼續服用氣喘藥。
* 避免非處方藥及含色素或填充劑之維他命;另外,阿斯匹靈(解熱鎮痛劑)、可待因(止咳劑)、貝塔阻斷劑(治高血壓藥)等可能啟動過敏機制,亦應特別小心。

★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

蛋白質類:包括蛋白、有殼的海鮮類(如蝦子、螃蟹、蛤、牡蠣、干貝等),以及不新鮮的魚貝類等。
蔬果類:荔枝、芒果、草莓、柑桔類等。
核果類:核桃、腰果、乾果、芝麻等。
豆類:花生、黃豆、豌豆等。

避免寶寶過敏的7大方法

1. 全母乳餵哺至少6個月,哺餵母乳期間,媽咪應嚴格避免食用會激發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
2. 避免哺餵牛奶或其他配方奶,如果母奶不夠,可餵哺低過敏配方奶。
3. 除非絕對必要,否則儘可能不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
4. 常規施打預防針。
5. 避免食用含核果油、香料及添加物的奶油。
6. 副食品的選擇盡量用生鮮食材製備,避免加工的嬰兒食品。
7. 避免暴露在菸霧中。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檢查

檢查週數︰雖然目前健保只給付一次懷孕中期(第20週)的超音波檢查,周產期醫學會仍建議懷孕初中後期各檢查一次,以確認胎兒健康。
對象︰每位孕婦。
目的:初期(8~12週)主要是確認胚胎著床位置、子宮形狀、胚胎個數,確定是否有子宮外孕、萎縮性胚胎、葡萄胎的可能性,並且觀察孕婦的子宮與卵巢是否正常;中期(第20週左右)是要了解胎兒的大小、全身構造、器官成長等情形;後期(第32~34週)則是要確認胎盤位置、胎位、胎兒大小是否正常。
費用︰第20週屬健保給付,其餘皆需自費或視當時孕媽咪的情況而安排。若是額外需求所做的檢查,費用視各大醫療院所而定。
超級比一比:2D、3D、4D超音波
2D:2D是健保給付的超音波檢查,是平面、動態的影像,一般人無法解讀,需藉由醫師及專業人士的偵察與判斷,以檢查胎兒的生長情形。一般來說,2D仍為主要的篩檢工具。
3D:所謂3D立體超音波,是利用電腦的影像處理系統,將2D超音波平面影像重新組合後,再加以處理,產生立體的感覺,對於胎兒的身體表面如臉部、手腳等部位的顯影效果特別好,因此若胎兒面向超音波探頭,將可看到胎兒是否有兔唇的情形。
4D:比3D又多了1D的4D即是多出「時間」這個項目,表示可看到即時、動態的畫面,也就是胎兒在肚子裡頭的活動的情形,這對準父母來說無疑是令人興奮的一刻!

2D、3D、4D對醫師來說都能夠判別胎兒的健康情形,並無太大的差異,只是對爹地媽咪來說,能看得越清楚胎兒情形的超音波越好!

限制︰雖然超音波可篩檢出大多數的異常,但仍有許多因素會影響判讀而無法於產前得知,像是:
1. 缺陷過於微小:微小的缺陷可能因為超音波的解析度不足而無法辨識。
2. 胎兒持續的發育:胎兒的成長是一直持續發育的過程,因此早期的篩檢,並不能保證直到胎兒出生時仍然正常。
3. 胎兒姿勢影響、羊水過多或過少、母親肚子脂肪過厚: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判讀。且胎兒手指大多呈握拳狀態,因此即使手指、腳趾有異常也不容易完全檢查出來。

危險性:超音波不是侵入性檢查且能量相當低,對於胎兒並不會有負面影響。

高層次超音波

高層次超音波

隨著醫療儀器的精密發展,現在又出現「高層次超音波」,此項檢查也屬自費範圍,約2000元左右。高層次超音波會針對初步懷疑有異常的部位仔細檢查,可提高診斷胎兒異常的精確率,像是水腦、水腎、肢體缺陷、脊椎、胃、腎臟、膀胱、臍帶血管等狀況。只是若平常進行的超音波檢查中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情形,大多不需要再另行此項檢查。

妊娠糖尿病篩檢

妊娠糖尿病篩檢

週數:24~28週
對象:建議所有孕婦接受此項檢查。
目的:檢測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以便及早控制,避免進一步併發子癇前症、巨嬰症、流產、早產等。

費用:屬自費範圍,約200~300元間。雖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但懷孕時胎盤會分泌大量激素而使血糖升高,一般母體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使血糖濃度降至正常範圍,但部分孕婦卻無法做到,因而形成妊娠糖尿病,若家族有糖尿病史、孕婦本身肥胖又會提高發生率。在台灣,每 100個孕婦中就有 2~4個妊娠糖尿病病例,為了及早控制和避免日後的危險,建議一般懷孕婦女接受此項篩檢。

檢查方式:欲檢驗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須先通過「葡萄糖耐受性試驗」。即先口服50公克的糖水,1小時後抽血檢驗,若血糖值超過標準,則必須再進行第二次的檢查。

第二次檢查的流程則為,空腹時先抽一次血,再口服100公克糖水後,1、2、3小時後各抽一次血,若有任何兩次的血糖值超過標準即能診斷為妊娠糖尿病。確定為妊娠糖尿病後,應立即做飲食控制,必要時施打胰島素,嚴格控制血糖,以確保母體及胎兒的安全。

B型(乙型)鏈球菌篩檢

B型(乙型)鏈球菌篩檢

週數︰35~37週
對象︰一般懷孕婦女可自行考慮是否要檢查。
目的︰在生產前確認孕婦陰道中是否帶有B型鏈球菌,以便及時治療,避免分娩過程中垂直傳染給寶寶。
費用︰美國在2003年時已將此項目列為常規產檢項目之ㄧ,台灣正研擬讓孕婦全面篩檢,但仍未將此項篩檢列入健保產檢的給付項目之中,因此仍需自費,費用約在千元以內。
檢查方式︰醫師使用無菌棉棒採集孕婦的外陰部分泌物,再將檢體連同檢驗單送至檢驗室。
B型鏈球菌的威脅︰B型(乙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腸內菌,可在健康婦女的下腸胃道或陰道中發現,帶菌率約10~35%。由於常出現在陰道中,在分娩過程中可能造成新生兒垂直傳染,孕婦帶有B型鏈球菌雖不會發病但卻會對寶寶造成威脅,可能引發呼吸窘迫、肺炎、敗血症、新生兒腦膜炎等,而腦膜炎更可能留下智能發展遲緩等後遺症,死亡率達5%。
治療方式︰若檢驗結果確定為陽性,則必須於待產時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避免寶寶通過產道時受到感染。

母血唐氏症篩檢

15-20週做母血唐氏症篩檢
懷有唐氏症兒的孕婦其血液中的甲型胎兒蛋白值偏低,而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值偏高。
孕婦可以在懷孕第15-20週抽血,藉由檢驗甲型胎兒蛋白及人類絨毛膜性腺激素,配合孕婦年齡和懷孕週數等,計算出每一個孕婦懷有唐氏症兒的危險機率。

危險性機率高於1/270者,表示為高危險群,需進一步接受羊水細胞染色體檢查以確定診斷胎兒是否為唐氏症。

母血篩檢唐氏症的偵測率為60-70%,因此34歲以上及有染色體異常家族史之孕婦,仍應接受羊膜穿刺術之檢查。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檢測

週數︰婚前健康檢查或於第一次產檢抽血時。
對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人口帶原率為1/30,父母若皆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帶原者,寶寶會有1/4的機率成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但未抽血檢驗時父母皆不知道自己是否為帶原者,因此,經由專科醫師臨床判斷及遺傳諮詢,符合下列條件者才需要進行本項檢查。
1. 家族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史或本身患有此病。
2. 經醫師臨床檢測後,懷疑為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者。
3. 夫妻雙方家族皆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史。
4. 夫妻倆人確定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者,或曾經生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
目的︰若抽血檢驗發現兩人皆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帶原者,則必須進一步做絨毛膜取樣或羊膜穿刺,以確定胎兒的基因是否發生缺失,有遺憾的檢驗報告則必須再作遺傳諮詢,考慮是否中止妊娠。
費用︰約2000元。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威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會致命的遺傳疾病,肌肉會逐漸退化,影響患者控制隨意肌肉的能力,諸多日常生活動作如走路、爬行、吞嚥、呼吸等動作都會受到影響。依患者的發病年齡、肌肉影響程度分為三種類型︰

嚴重型︰第一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Werdning-Hoffmann Disease)
出生6個月內就會發病。四肢及軀幹的肌肉張力都會嚴重減退,使得全身無力、無法吞嚥甚至呼吸困難,通常嬰兒時期就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中間型︰第二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Dubowitz Disease)
出生後6個月~1歲半之間發病。先由下肢表現,下肢肌肉無力導致無法走路、站立;而後上肢連帶受到影響,手部會顫抖,多數患者可在外來支援及醫療照護下活至成年。

輕型︰第三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Kugelberg-Welander Disease)
發病年齡範圍較廣,從1歲半至成年皆可能發生。肢體末端肌肉常有輕度無力的現象,但僅會在跑步或走樓梯時造成不便,一般來說,此類型的患者可長期存活。

孕期不宜飲用的飲品

孕期不宜飲用的飲品
蘆薈露:容易導致腹瀉。
甘菊花:容易造成過敏。
人參:易造成乳房疼痛、陰道出血、血壓升高、失眠、腹瀉。
杜松子:對孕媽咪的腎臟過於刺激。
甘草根:容易使水腫加劇、血壓升高。
木梅:易造成孕媽咪子宮收縮。

孕期調理飲食時,應把握中庸之道,盡量避免猛吃同一類食物的狀況。譬如像是知道某樣食物對胎兒發育有助益,就拼命多吃,如此一來,反而會造成孕媽咪的健康負擔呢!

柿子
柿子屬寒性,有收斂作用,且不易消化。所以脾胃虛寒者,或是感冒急性期、消化不良的人要少吃。此外,孕媽咪在產後需排惡露,因而不宜食用柿子

鴨肉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但容易滯氣滑腸,因而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雖然鴨肉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但是對於去除懷孕期間的全身性水腫,成效並不大。謝瓊慧醫師表示,螃蟹、柿子、鴨肉這些食材都容易誘發過敏發作,假使孕婦本身屬於過敏體質,那麼寶寶同樣為過敏體質的機率也很高。假使孕媽咪過敏發作,媽咪肚裡的胎兒經誘發過敏的機會也相對提高。

薑母鴨
香噴噴的薑母鴨令人難以抗拒,不過,謝瓊慧醫師建議孕婦要盡量少吃,或是不要加酒一起烹調。因為酒精促進血液循環,所以孕媽咪食用含酒精成分的料理或燉補,易使流產的機率增加。


薑的主要功用在於止嘔、發汗,謝瓊慧醫師表示,孕婦在懷孕初期,假使害喜嘔吐的嚴重,醫師反而會建議孕婦煮點薑水,酌量服用,以降低嘔吐感。但是,因為薑的性味辛辣燥熱,和薑母鴨一樣,胃部有灼熱感或屬於熱性體質的孕婦都不宜食用。